返回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第1/8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祯让他噎得无语。

    说错了吗

    换谁听到这几个名字,都不会认为他说错了。

    无力地说:“你且退吧。”

    “喏。”

    看着韩琦站起来,两个小黄门居然主动让出一条道路,这主太牛,不得不让。

    但赵祯没有认为韩琦有多牛,只是苦笑一下,老子人才是太多,不知道怎么用了。还有一个更牛的,从抽里拿出一本书。很长的一本书,在这时代而言。

    这不是网络,每一字每一句都经过仔细的推敲,十五万字,是很长的著作了。

    真正牛的是这本书。

    赵祯不知道翻了多少遍。

    但越翻越迷茫。

    讲的是儒学,更讲的是天下,是国事,是治人,是立人,是树德。

    “学以致用啊,”赵祯又翻开了书,叹口气说道。这才是学以致用的极致。

    这本书的确很有实用姓,可很多地方赵祯不是很解,书中也因为略有忌讳,没有说得清楚。比如冗兵,直指冗兵之患。

    冗兵之患,当真赵祯不知道

    知道,但他不敢动。

    受党项与契丹之逼,不得不在边境上驻扎大量的禁兵、厢兵与乡兵,还有少量蕃兵,边境驻扎的军队越多,与之对应的京城禁兵就要更多。这样才能形成平衡之道,否则对边境上那么多兵力,赵祯心中同样很害怕。

    论兵革之道,自己懂什么

    郑朗也说过,除自己那个大伯祖外,祖父用兵已稍逊一筹,父亲更不行,澶州之围正是父亲胡乱插手导致的。赵祯也不气,是直臣之言。若失这份刚直之气,只对自己拼命维护,说自己多好多好,赵祯反而瞧不起。

    父亲不懂军事,自己更不懂。

    边境之兵削不得的,若削,只能削京城的驻兵,敢不敢削

    这个忧虑困扰着他一生,事实后面庞籍着手削冗兵,可削着削着,溺于党争之中,悲催了。虽是小吕夷简,最终缺少吕夷简的厚脸皮,然后下台。但中间赵祯作用不可忽视。

    虽然他在众里寻度,最终找到这个真正能吏,也没有用好。

    至于韩琦,只是无敌,别当真。只要将韩琦当真的人,最后都不会有好下场。

    或者按心理学分析,他对军旅不懂,内心产生害怕与不确定姓,故主动维护着这个冗兵系统。

    是不是对的显然错了,宋朝最强大的军队是西军,与党项人长期作战培养出来的战斗力,而不是禁兵。当真强敌到来,几十万禁兵会起作用或者出一个安禄山,率领十万西兵起乱,京城的禁兵能抵抗得了

    不起作用,养它做什么

    不如少养一些军队,让他们上战场打一打,再调回来,少就能给以厚待,少就能挑选精兵,少就能有效的管理。想一想,八十万禁兵,压缩成四十万,是不是精英,八十万禁兵的供养,拿掉二十万人下来,朝廷会少多大的压力将另外的二十万人供养放于其他四十万人身上,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四十缗钱一家人不死不活,六十缗钱一家人就能小康。没有后顾之忧,士兵作战时会不会更加不要命

    但不是郑朗现在说的,他只说中庸。因此赵祯不解。

    再到冗吏。

    又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宋朝开国之初,只有三千几百名官吏,现在膨胀到两万多名。

    各州配置太守、通判、长史、判官、推官、各曹参军事,县有县令、县丞、县尉,似乎两万多名不多。但不是每一州每一县都是如此,比如太平州,中上州,县也是一个上县,两中县,配置只有一半。还有一些下州下县,配置更少。能裁去一半人。

    宋朝为了养两万多名官吏,一年花去两千多万缗钱,一个官吏平均是一千一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