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张公增传(第1/2页)  大唐朝请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几个道人迷茫又激动的跟着亲兵走了。  要立观也是天暖以后的事情,暂时肯定没有办法,只是给他们安排了临时的住处发给些钱帛。这对几个道人来说已经是相当的惊喜了。  不用再为生活而奔波,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幸福啊。  亲兵把道人送去了军器坊,交给监丞安置。道人们也搞不懂为什么要把自己安排到这边来,不过也不敢问,就此住下,欢欣鼓舞的开始了火药的研究工作。  “郎君吩咐,这几位道人从此以供奉侍应,切莫慢待了。他们的居处要远离火源,一应物料支使不要缺了。要保证安全和机密。”  亲兵按照张军的吩咐和监丞交待了一下,把人交给他就回去复命了。  监丞一头雾水,搞不懂为什么要把道人送到自己这里来,不过即是郎君命令那也不能违背,亲自张罗着给安排了住处和一应用品。  手里有了火药,张军开心起来,对可怕的煮茶都没那么厌恶了。  哼着小曲儿开始写上书,写编军计划,写练兵大纲,还有关于矿业的兼并发展计划。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真正动手写起来,才知道为什么当官的都要配几个幕僚和别驾长史判官什么的了,毛笔写字又慢又累呀,真不是好差使。繁体字的笔划实在是太特么多了。  怪不得皇帝下个诏书都准备了两个部门。  上书就是奏折,臣子写给皇帝的报告明代以前叫表,因为是上行文书,所以叫上书。表是格式。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奏折是清代的叫法。  给皇帝的叫表,所以表扬这个词就相当高级了。  给宰相的叫状,给太子的叫笺或启,给上级官员的叫辞。都是指格式。  流内官员的上书统一称为官牒。有严格的规定。  还有疏,书,说什么的,都是谏文。这里面的各种规定规矩相当复杂,主要是看内容和用意。  张军也想找个人来代写,可是自己要写的东西实在是很难和这个时代的人讲清楚,怕出问题。  写了个开头,张军就实在有点不耐烦了。光是自己的职称就好几十个字。  “来人,去请别驾来。”  亲兵一路小跑去把高庆找了过来。  “郎君召我”高庆进门拱了拱手。  “来来来来,高大哥,”张军站起来招呼高庆:“实在是事务繁多,头尾难顾,找高大哥来帮帮我。”  “郎君吩咐就是,职下力所能及。”  “能及,能及。我要编军事,麻烦高大哥代拟一份上书,与朱李逆属人头一并送去梁州见圣。此事关系重大,府内也只有高大哥你能做了。”  高庆想了一下,抬头看着张军问:“不知郎君所表可是要自立都督”  张军摆摆手,笑着说:“那是跋扈才做的事情,我等不为。只要说清楚事情就行了,让圣人知晓凤翔的状况。朱逆所属尽诛,李逆尽覆,凤翔改帜归正重归巨唐。  某为凤翔少尹知兵事,凤右行军司马,暂代都督拢笼政军之事本是职责所在,不存在僭越。  现我凤翔长安久治,兵将归营,陇右防事无碍,一切太平,请陛下放心为要。至于节使之事,但凭圣上定议,凤翔上下自是遵从圣意。  某在此期间自然会安商抚民,勤操兵事,枕戈待旦,等待圣上诏令行事。嗯,就是这样。  哦,前都督张公镒被李逆所杀,此仇已报。这件事要说一下。”  高庆站在那想了想,点了点头,也没回去弄,就去一旁拿起笔,略作思索就开始写起来。这是打草稿。  古人写什么东西相当麻烦,要打草稿,然后逐句琢磨,一再修改,最后定稿抄撰。  张军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的自己就在明年就要被贬谪到松州去了,担任下州刺史,从京官直接去了一千多公里外的浙江,简直就是流放一样。  然后到任就赶上发洪水,只好带着全县人搬迁,又历时三年开荒种地,朝庭和州府一分钱补贴没有,全靠自力更生,到也留下了传世美名。  这里面有他是朱泚属官的原因,也有常衮的原因在里面。德宗特别不喜欢常衮,而张增是常衮推荐提拔上来的。    看高庆开始动笔,张军想了想,到门口喊亲兵去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