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八六章 书香浓(第3/3页)  诡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提个醒。
    斐潜点点头低低说了一声:“今古之争呵呵今古之争……”
    儒家在汉朝初年时便已经分流了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不是正统儒学而是整合了当时的道家、法家与墨家乃至阴阳家到了汉末就形成了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正统儒学、新儒学等几种流派。
    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间的纷争。
    其实来说今文经学者与古文经学者双方读的书其实差不多很多今文经学者都读过古文经学的书而古文经学者基本上都读过今文经学的书因为今文经学是官学是原先汉初的无奈之举毕竟当时先秦留下的经文确实不多。
    因此按照道理来说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双方不应该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但实际情况有过之无不及就连斐潜的守山学宮随着人员的增多加上学子之间传承原本就不同对于经文的理解也逐渐的受到了影响争执也就在所难免了。
    尤其是在斐潜推动之下在明伦大殿的论道更是助长了这种争执围绕着到底是要采取哪一种核心理论才是儒家的正统相互争论不休。
    不过既然枣祗提起这个事情必然就有其原因所以斐潜转首看向了枣祗说道:“子敬有何顾虑但讲无妨。”
    “……赵商赵子协”枣祗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不知君侯对于此人可有什么印象?”
    “赵商赵子协?”斐潜仰着头回想了一下然后说道:“明伦殿辩第一?”
    枣祗点点头说道:“说起来此人也是厉害多次获得殿辩第一……不过君侯可知此人出身?”
    斐潜摇了摇头这段时间都在关中转战对于这一块的信息就难免往次要的位置放了放。
    “此人乃郑康成弟子也!”枣祗说道。
    谁?
    郑玄郑康成?
    这个家伙可是相当有名啊……
    郑玄年少之时曾入太学学了《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处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又从马融处学古文经可谓饱学之士一点也不为过。
    从马融那里学成回乡后郑玄已经四十多岁这时他百家之学无所不通于是远近有数百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鼎盛之时弟子达数千人被人尊称为当世大儒声望一时无二。
    现在郑玄应该六七十岁了吧……
    大概吧斐潜记得不是非常清楚。
    不过郑玄学术上的成功在官途上却不幸的很。建宁元年朝廷下诏各州郡查究党人凡“党人”及其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现居官位者一概免职禁锢而郑玄曾为杜密故吏受杜密的赏识与提携所以也被视为党人于建宁四年和同郡人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顿时就断绝了跻身仕途的道路。
    被党锢之后拜在郑玄名下的学子便纷纷散去只剩下少数几人毕竟求学在大多数人的心目当中就等于是求官而郑玄被党锢也就等于其下的弟子一同被断绝了仕途所以树倒猢狲散也是正常只剩下了少数的几个弟子。
    而赵商则是其中之一……
    现在郑玄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在冀州一带虽然距离并北这边并不是十万八千里那么的遥远但是相比较汉代的交通工具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距离了那么郑玄的弟子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