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八六章 书香浓(第2/3页)  诡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然不知所措的之下刘邦接过了这个文化体制的接力棒不过等到了汉武帝时期才算是形成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趋于定型的人才选拔体系。
    在汉初从朝廷到地方基本上所的大小官员都是由两千石的官员的子侄后辈当中选拔而来这样的虽然不完全算是血统论但是多少也有一些官职家族垄断的意味在内、
    不过随着后续的演变当官的要有学问成为了新的社会的默认规则。
    汉武帝立太学传授六经然后其中通过考核可以毕业的学生分为两等被称为“科”甲科的学生会拜为“郎”也就是在中央九卿光禄勋下属的预备役官员而次一等的乙科学生则是成为“吏”遣返回地方补充当地的职位空缺。
    汉武帝制定的“补郎”和“补吏”的举措使得原本的官员之内加进来不少非两千石官员的家族子弟甚至是民间一些智慧之士从而让朝廷的官职彻底从血脉的轮回当中解放出来。
    除了太学出身之外另外还有举孝廉。
    只不过这个举孝廉的模式在一开始就有些落于形式。
    起初汉代地方政府并不在乎这个事情应选的人也并不踊跃汉武帝就不是很爽了便在一天召集了三公九卿然后表示作为一个地方长官不仅仅需要替朝廷管理地方也需要有责任为朝廷推选人才一个硕大的地区在一年之内竟然找不到一个孝子一个廉吏这说明这个地方是有多糟糕呢还是有多糟糕呢?
    于是汉武帝就让三公九卿公议说说如果没有能够推举出孝廉的地方长官要怎样惩处吧……
    随后便形成了惯例不管怎样地方郡县都会每年选出一些孝廉进行上报中央然后或者授予“郎”或者进入太学继续学习。
    这样的举措之下一直延续到了如今可以说汉代的整个官员的架构已经从上古春秋时期的血统体系脱离出来也同样没有走先秦的那一条军功体系而是走上了一条延续千年的士人体系……
    因此守山学宮一开顿时并州之地的士族豪右也好寒门良家也好都是聚集而来形成了平阳繁盛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了整个的知识产业的发展。
    守山学宮附近虽然是斐潜下令不允许开设什么客栈酒楼等设施主要也为了保持学宮的清净状态不过随着学子的逐渐增多举办的各式文会什么的也渐渐多了起来所以在山野之间也逐渐的多了一些小亭子。
    这些亭子有的简陋有的却是精雕细琢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成为了守山学子们经常聚会的场所铺上蒲席然后观山川美景自然也少不了指点江山伤古怀今一番相互就学问上的认知进行争论探讨一番。
    在学宮山下便是一望无垠的田地这个情形或许在后世大多数人眼里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好看甚至还有不少人会觉得田地土多泥多没有什么好看但是在当下这样的田地就代表着丰收的希望不管是士族子弟还是平民百姓看到这样的情形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微笑起来。
    如今平阳一带的耕田已经算是大体上开发了出来此时此刻正是庄稼生长的季节似乎是每时每刻都有生长深绿浅绿不一的禾苗在田间就像是铺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地毯显现出勃勃生机。
    比起学宮的学子来说斐潜关注的东西可能更加深刻一些。站在平阳城头之上斐潜看着一片田间的兴旺景象也是对于枣祗在这块土地上的付出多加称赞。
    枣祗既没有过于谦逊的言语也没有什么自傲的表情只是微微的笑着沉吟了一会儿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说道:“君侯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忙于田间地头学宮那边多少也有些照顾不全……听闻现在学宮之内今古之争颇为厉害……”
    这个事情原本与枣祗无关。
    毕竟枣祗主要负责农桑学宮那边一个是有蔡邕坐镇另外也有令狐邵主持日常是轮不到枣祗插手的只不过前一段时间学宮之内的争执也比较厉害了一些而作为同样从荆襄鹿山之下出来的情谊枣祗觉得有必要和斐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