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价值(第1/3页)  嫡妻不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转眼到了月末,冷风一阵寒似一阵,院子里几棵李树和海棠哗啦啦地落叶子,每日清晨都在地面上铺成厚厚的一层。

    刚用过早饭,院子里的落叶还未清扫,阿杏就带着七月在李树下扎马步,红绡绿袖在一旁候着。

    宜生坐在窗前与赵掌柜一起盘点归翰斋的帐,时不时看窗外一眼。

    “少夫人,这月铺子的收益又比上月多了五十多两呢!”盘完账,赵掌柜喜滋滋地道,看着宜生的目光便带着丝钦佩。

    他这个女东家,可着实是让他刮目相看啊。

    原以为是个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谁知道脑子里竟有那么多好点子!

    接收到赵掌柜眼里的喜悦和钦佩,宜生微微一笑,心里也有些欢喜。五十两银子,不论是对渠家,还是已经没落的伯府来说,都是个不值一提的数字,但对宜生,对归翰斋这个以往每年收益二百两银子顶天的小铺子来说,却都是个值得欣

    喜的数字。更何况,这才是归翰斋正是开始卖话本子的第三个月。

    这三个月里,宜生为了这桩生意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除了亲自写话本外,更为归翰斋定下了大方向,又出了无数点子。话本虽受欢迎,但却是个本小利薄的,所以专卖话本的奇趣书堂便是以量取胜,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在这一点上,奇趣书堂已经做的相当好,作为对门,归翰斋若是

    跟着奇趣书堂学,根本捞不着什么好,所以宜生一开始就没打着学奇趣书堂的主意。

    论根基、论话本子的齐全程度,一百个归翰斋也比不上奇趣书堂,所以归翰斋只能另辟蹊径。

    拼量拼不过,那就只能拼质、拼特色。奇趣书堂的话本子固然多,却质量上却难免参差不齐,大量作品都低俗老套,大家小姐和穷书生的故事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而话本本身又是质量低

    劣的麻沙本,纸张薄脆黄暗,薄薄的一个小册子,看上去就跟正经书籍不是一个档次。

    而归翰斋呢?

    宜生让赵掌柜陆陆续续又找来十来个愿意为归翰斋写话本的穷书生,这样一来,每月为归翰斋写书的穷书生已经有二三十人,这不是为了以量取胜,而是为了精中选精。

    每月无论那些书生交上几个故事,翰墨斋最终至多只选取十个,每月只刊印选中的故事作为新书,其余没选中的都弃之不用。审稿严格,自然也就保证了话本的质量。而在印刷和用纸上,归翰斋是借着渠家书坊的印坊印书,质量自然差不到哪里去,当然不可能像正经书籍那样用上好的纸,但相

    比普通话本子,却还是好上不少的。当然,质量高定价自然也就高,归翰斋的话本子售价普遍比一般话本高几文钱。这几文钱会让普通老百姓犹豫,甚至直接将很大一部分客人拒之门外,但对手头有些闲钱

    的人来说,这几文钱却又完全算不上什么。尤其那些爱看话本子的少爷小姐们,多花几文钱就能买到看上去上一个档次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却是求之不得。因此归翰斋的优质话本一推出,首先吸引到的便是这些不

    差钱的。其他就算没这些少爷小姐有钱,几文钱也实在算不上什么大钱,因此若话本质量真好,也依旧会有不少人会买。

    所以,归翰斋刚一开始便凭着高出一截的质量和价格赢得了部分客人和眼球。

    高质高价是大方向,在小的细节上,宜生也想了不少点子。

    比如,宜生让赵掌柜找了个说书先生。

    每月上新书的时候,说书先生便在归翰斋门口摆下阵势开讲,这讲的自然就是新书里的故事,不过说书先生顶多只讲一半,想知道剩下的?买书呗!这时候大多书店可没买前试阅一说,书籍金贵,书铺顶多让客人买前翻两眼看看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