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二章 古礼筵席(第3/5页)  人生一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子了,就给了高价。人家养父母还真把二蛋当亲生的,疼爱得不得了,没少一点任何东西。

    胡警官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说,那家养父母,是好人还是坏人”

    “也算得上是好人,毕竟娃没吃到苦。”有人这样说。

    “肯定是坏人噻。把人家搞得家破人亡的,自己没十月怀胎,夺人子女,这是丧天良的事,怎么可以说是好人”有人不服气。

    “所以啊,社会是复杂的。”胡警官喝了一口茶,随即,背后掺水的,马上就把茶水续上了。那位年轻人,看样子,很喜欢听警察讲故事。

    “二蛋的命还算好的。毕竟,养父母没亏待他。虽然走得早,自己一个人外出打工,也吃过几年苦,但毕竟,他长大了,上过学。有些人被卖了,原来主家没有孩子,谁知道后来又有了亲生的,这买来的,就被虐待了,天天挨饿挨打的,那才叫惨。”

    听到这里,下面就有人骂声不绝。在冬子听来,这简直是人间地狱一般的境况,这是他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而他看了看孙总的表情,好像并无多大波澜。

    “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警察继续说到“最坏的情况,我们当警察的,也接触过。有人被卖了,养到十六七岁,没上户口,赶他到黑煤窑打黑工,最后出事故死了,也不知道是事故还是被人害了,反正,养父母过去找矿上要赔偿,矿上怕事闹大,也被迫给了。这就属于杀人了,恶性刑事案件,山西前几年就有,咱们陕北也发生过。”

    这就完全颠覆冬子的三观了,他不敢相信,这些事情,也曾经发生在中国。

    “其实,要说人啊,一死百了,就怕活受罪。”胡警官说到这里时,对面老汉说话了。“对啊,二蛋的父母,就是活受罪,他爹在外面打工,几十岁的人了干年轻人的体力活,为啥不就为了找儿子嘛。他娘,一天哭一回,没断过,我们本村的,哪个不伤心呢大翠,守着个糖葫芦摊子,要不是刘强撑着,怕是要疯了。”

    “这是一方面,我说的是娃娃本人。有的人贩子,专门捡那些有先天疾病,父母遗弃的孩子,到手后,卖给乞讨团伙,把人家的手弄断、腿弄断,在街上乞讨,每天不讨到多少钱,回来就挨打,那才叫惨”说到这里,见惯了社会阴暗面的警察,都摆了摆手,低下了头,说不下去了。

    而冬子看到,听众们的眼神中,包括孙总,都有一丝悲愤的神色。

    村支书站在门口,突然声音大了起来,冬子听不清楚他此时快速的当地口音,但知道意思,大意是,请来帮忙的妇女们小子们,赶快清理桌面,摆上餐具,准备上菜了。

    如果你要真了解传统文化,仅在西安看文物是不行的,你得到农村,参加他们的宴席。

    孔子说,当礼崩乐坏时,要寻找传统的礼,可以求诸于野。而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业社会之上的,而山区农村,受现代化影响比较小的地方,往往保留着最原始的礼节。而所谓原始,其实是经典,它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

    当妇女后生们清理桌面摆放餐具时,冬子要站起来让位,被孙总示意坐下。原来,这些座位上的人,都没有起身的意思。这是一种派头,也是一种待遇。这个四方桌,已经坐了六个人,一方两位,除了胡警官与冬子孙总,还有三位老汉,是当地年岁与辈份最长的人。最靠里的那一方,两个人的空位,估计有一个是村支书的。

    此时,村支书从屋内挽出一个人来,这是个中年人,穿着正规的中式服装,看样子,也是新的。当他被支书拉到坐位时,冬子看到,三位老汉都站起来,给他作揖,而胡警官虽然没作揖,但也与孙总一样站了起来,而冬子也立即起身,估计是大人物来了。

    等坐下才听支书对孙总介绍到“远方贵客莫见笑,本来你们要坐最上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