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35、明景帝(第1/3页)  回到明朝当太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统十四年九月初六,郕王以皇太后诏书即皇帝位。

    登极仪为嘉礼之首,是最隆重的礼仪,虽然仓促继位,但为了安定人心,还是很隆重。

    按照祖制,昨天,司设监陈御座于奉天门,钦天监设定时鼓,尚宝司设宝案,教坊司设中和韶乐,设而不作。

    当天一早,遣官告天地宗社,景帝具孝服告几筵。至时,鸣钟鼓,设卤簿。皇帝衮冕御奉天门。百官朝服,入午门。鸿胪寺导执事官行礼,请升御座。景帝由中门出。升座鸣鞭。

    百官上表,行礼,颁诏:朕以皇考宣宗章皇帝仲子,奉藩京师。比因虏寇犯边,大兄皇帝恐祸连宗社,不得已亲征。不幸车驾误陷虏廷,我圣母皇太后务慰臣民之望,已立皇庶长子见深为皇太子,命眇躬辅代,总国政。皇亲公侯伯暨在廷文武群臣、军民耆老、四夷朝使,复以天位久虚,神器无主,人心遑遑,莫之底定,合辞上请,蚤定大计。皇太后以太子幼冲,未遽能理万机,移命眇躬君临天下。会有使自虏中还者,口宣大兄皇帝诏旨:宗庙之礼,不可久旷。朕弟郕王,年长且贤,其令继统,以奉祭祀。顾痛恨之方殷,岂遵承之遽忍?虽避让再三,而俞允莫获。仰惟付托之至重,敢以凉薄而固辞?已诣虏问安上大兄皇帝,尊号太上皇帝,徐图迎复。为政之道,必先正始。其以明年为景泰元年,大赦天下,咸与维新,一切合行事,宜条示于后。

    这封洋洋数千言的登基诏书,也是一份安民告示,宣布了各种安民政策;同时,分遣内官遍告诸王宗室。

    忙完这些,郕王,不对,景泰皇帝终于舒了一口气,抬头看天,景泰,希望真的能景象繁荣、国泰民安吧。

    历史上,景泰皇帝因皇兄太上皇复位被剥夺皇帝身份,降为郕王,追谥戾;后来侄子宪宗继位,承认了他的帝位,但没有庙号,直到南明安宗上庙号代宗。

    太上皇的替代品、过渡者而已。

    但这次不同。

    照说今天应该是人生巅峰,但景帝没有回后宫——那里住的都是他哥的后妃,也没有回郕王府,只是给孙太后、吴太妃请了安,就还是回清宁宫歇息了。

    清宁宫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慈庆宫,位于东华门内三座门迤北,是专供年幼皇子居住的地方;历史上孝宗年间,太皇太后周氏也曾经在这里住过,因为房子被火烧了,老太太大发雷霆,怪罪孝宗宠幸的大太监李广,逼得李广畏罪自杀。后来又重建为端本宫,有端敬殿、撷芳殿等建筑;清朝改建为南三所,给成年皇子居住。

    既然是给皇子居住的,自然少不了故事。历史上最耸人听闻的就是梃击案。万历末年,民夫张差手持枣木棍,闯入东华门,直奔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内侍李銮,企图行刺皇太子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光宗。

    景帝自然不知道这些,他很累,回宫就沉沉的睡下。

    王妃汪舜华则将熟睡的女儿交给奶娘带去休息,独自站到露台上,看着满天星斗。

    前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第二天,除了进行人事调整、加强紫荆关守备、减免四川等地赋税,最重要的就是王振余党的处理。他的家产已经抄没,家人260余口也全部下狱,另外还有党羽的家属。刑部上奏:奸恶王振同居异姓之人,皆当斩。

    景帝点头同意了,王振九族,不分老幼,一律处斩;其党羽王长随、杨进忠同样株连九族;其他马顺等人,男子斩首,妇女给付功臣之家为奴;其家人阍者宥死,杖一百发戍边卫。

    他咬着牙,自己唯一的儿子,还是嫡长子,当仁不让的太子人选,居然让王长随等人这样谋害了!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也就别怪他下狠手了。

    九月初八,接到兵部的告急文书:达贼三万余人入境,攻破驿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