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34、监国(第1/3页)  回到明朝当太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郕王当天并没有回府,匆忙进宫面见孙太后,听她吩咐;出来又去见吴太妃,她显然也是惊多于喜,毕竟现在这个情况,一切都很难预料,但是没办法,只能这样,叮嘱儿子注意身体,母子俩匆匆告别。

    郕王出来,再次召集百官商议国事。尽管还没有登基,但是大局已定,现在发号施令,也就有底气了。

    首要的还是人事调整:令翰林院修撰商辂、彭时入文渊阁,参预机务,这是学士陈循、高谷的推荐,两人当然不敢答应——这才入仕多久,怎么敢答应,何况怎么说也要推辞一下的。郕王不同意,现在国家正在用人之际,就这样吧。

    接着还有具体分工调整:调户部尚书周忱于工部、大理寺掌寺事,都察院右都御史俞士悦,理本院事;升镇守大同户部右侍郎沈固为都察院右都御史,仍督边储;户部署郎中事主事沈翼、兵部郎中吴宁俱为本部右侍郎;以户部员外郎卢茂、谢佑,主事汪浒、杨琚、李秉署郎中事,主事史仪、黄琛署员外郎事。

    ——朝廷现在真的很缺人,真的!

    这一天,英宗的车驾到了八宝山,但已经不重要了,至少没那么重要。

    八月的最后一天,人事调整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镇守大同广宁伯刘安仍充总兵官,佩征西前将军印;都督佥事郭登为都督同知,充副总兵;都督佥事方善、张通充左右参将,大同后卫指挥使姚贵为署;都指挥佥事管行、都司事都指挥佥事张淮为都指挥同知,仍旧管事。

    贵州苗贼滋蔓、官兵进讨不力的事情暂时管不上,只能让兵部先讨论,拿出办法。

    然后是罢修南北京的各种土木工程,支援军费。

    琉球国中山王尚思达遣使来贡,还得赏赐!

    里子要顾,面子也不能少!

    郕王真的很想掀桌子,但是不行,他的活还很多。

    九月第一天,除了继续进行人事调整,接到提督居庸关兵部员外郎罗通的奏报,也先欲送车驾回京,恐其假此率众齐来。虽居庸可守,然永宁、怀来、独石、马营俱已空虚,大小关口三十六处,可通人马者七处,宜各添一千人守备;可通人不可通马者,二十九处,各宜添一百人守备;仍命大将一员将三万人分作十营,于关口策应。

    郕王点头同意,让兵部办理。

    然后召都指挥佥事孙镗赴京师,增给宁夏等处差操哨了等官军月粮一斗;运直隶保定等府所属州县仓粮,给紫荆关守备官军。

    又接到巡抚大同宣府副都御史罗亨信的奏表,守备赤城堡指挥郑谦、徐福,雕鹗堡指挥姚瑄,先于七月内,闻贼入境,弃城挈家奔走,以致怀来、永宁等卫亦行仿傚,乞正其罪,以为边将不忠之戒!

    太坑爹了,当时还没有土木堡呢,这些孙子就先跑了,然后把皇帝晾了。

    郕王大怒,自然依从。

    九月初二,瓦剌也先遣使臣纳哈出前来,介绍英宗的相关情况,确切的说是勒索,郕王真的很想砍人,但是没办法,老哥还在人家手里,更重要的是现在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只能赐宴,又赏了一堆东西。

    接着就是人事调整,升翰林院侍讲杜宁为南京礼部右侍郎,侍读江渊为刑部右侍郎,习嘉言为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左寺丞萧维祯为本寺左少卿,修撰许彬为大理寺右少卿。

    沈王府临晋县主死了,要致祭营葬。

    京城堞口要维修。

    要防止瓦剌出兵偷袭,令山西今年起运大同、宣府粮价银布,暂时先放在布政司官库里。

    各地军民,尤其边境百姓受惊,要去安抚。

    琉球国使臣蔡宁想拿着赏赐的东西去苏州府交易,去吧去吧,懒得管。

    临清四闸被黄河冲垮了,要赶紧准备修缮,这是绝不能开玩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