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希特勒中毒(第1/4页)  重生之大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德国在凡尔登前线率先使用了毒气炮弹之后,德国的无线电广播还谴责英队在堑壕中使用了有窒息性毒气炮弹和炸弹。在采取任何新式武器或新的暴行之前,德军最高参谋部往往把他们的行动推在协约国身上,以便在“道义上”为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作辩护。

    写到这,介绍一下战争中的第二战场:舆论战这也是当今“战争”的一种重要方式,惨烈程度不亚于毒气战。

    一战时的媒体,除了报纸,无线电广播也很普及了。当时,虽然新闻专业主义已经成为传媒界的共识,包括真实性,客观性,性,强调新闻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仅限于服务政党或经济利益,新闻自由也是西方新闻理论的基石。但是,战争期间,宣传战线成了第二战场,各国媒体在维护国家利益上,不遗余力。正如英国参议员海勒姆约翰逊说的:“在战争中,媒体报道的事实真相,是最值得怀疑的,真实性总是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所以,德国的无线电广播颠倒黑白成了常态。

    实际上,古今中外的战争,在军事上打击对方之前,都很注重在舆论上先做足文章,声明己方的正义,痛斥敌方的残暴。比如,成汤讨伐夏桀之前,就发布了有名的汤誓檄文,声称不是自己谋反。而是这个君主实在太坏了。周武王讨伐纣王时,也发布战斗檄文泰誓,最大限度地抹黑纣王。称自己为正义之师。陈琳讨贼檄文,更是一篇长篇大论,除了夸大曹操的残暴、狡猾、忘恩负义之外,还大曝曹操的父亲把曹操过继给太监的,指责曹操并非什么名门之后,不过是个“赘阉遗丑”,气得曹操头痛病都犯了。7岁就写出“鹅鹅鹅”的神童骆宾王骂武则天。“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而且“豺狼成性,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简直是“人神之所共嫉。 天地之所不容”。至于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在集权的大环境下,无耻的两面派,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才搞得好宣传

    当然,一战刚开始时,各国并不太看重宣传。毕竟大炮在手,口径大就是真理。射程远才是王道但当双方进入了持久战,前线动则几十万人伤亡,如何获得民众对战争的支持,是头痛的问题。尤其当时广大工人在“欧洲幽灵”的影响下,都觉得财富就是体力劳动创造的,如何让他们加入战争到前线去送死,各国政府不得不在舆论上造势,抹黑对方,赞美自己的正义立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性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人们大多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但由于所处国家、地区、种族不同以及受教育及所获得信息内容的局限,所谓真相,只是你以为是真的而已。一旦媒体有意进行偏向报道或者有人操纵舆论,比如雇佣水军或五毛发帖,这种偏向报道又正好迎合了大众心理时,一种举国的狂热及偏激就极易形成,这种所谓的“羊群效应”,历史上会搞宣传的人,比如希特勒,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当战争变得旷日持久之时,媒体残存的专业主义精神,基本上瓦解了。

    比如法国的十字架报,把战争宣传成种族之间的争斗:“高卢人、古罗马人与法国人远古的热忱,在我们体内复活,必须把德国人从莱茵河左岸清除干净。这些声名狼藉的游牧部落 必须被赶回他们的疆界。法国和比利时的高卢人必须用决定性的突然打击断然击退侵略者。种族战争出现了” 宗教之间的差异,比如基督教和东正教之间的不同,也变成了战争的原因。

    刚开始,法国举国上下卷入一致赞同战争的狂热气氛中。当大量的年轻人在宣传鼓动下参军之时,妇女们则往他们的武器上套上鲜花,献上热吻。

    法国大肆宣传德国的残暴。战争初期,法军连战连败,已经受到政府管控的媒体,没事实来宣扬法军的胜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