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静观变法(二更求订阅)(第1/3页)  重生之大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求支持正版订阅

    宋骁飞听说康有为和翁同龢要协助光绪皇帝变法,便建议李鸿章静观其变,与康有为所谓的“变法维新”划清界限,宋骁飞说:“学生认为,康有为变法必定失败,搞不好不只翁同龢,连皇上也可能被搭进去”。

    李鸿章也深以为“然”,说:“老夫也曾致信给张南皮张之洞,康有为过去多次找过他,张南皮也认为此人居心叵测,欺世盗名,不懂政事为何物,是以粤人经商的投机心态来蛊惑人心,不值得支持,老夫当然不会贸然支持此人的变法。”

    原来,身为举人的康有为在光绪十七年拜访宋骁飞,没有受到赏识,便又南下去拜访了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也是务实之人,康有为亦不受待见,便愤而回家乡南海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兜售他托古改制的大同理想。

    在讲学之余,康有为写出两本“异端邪说”的奇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指出,周礼、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都是为王莽推行“新政”服务的,因此都是“伪经”。这跟某些五毛“砖家”的嘴脸一样,宣布西方的一切理论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然后什么民主、自由,都是假的。言下之意,这些书大家都别读了读什么书呢当然是我康有为的先进著作呀

    于是,康有为接着推出了皇皇巨著孔子改制考,在这本书中。老康成了孔子的代言人,孔子成了供康有为任意打扮的花姑娘。他动不动就孔子曰“人人生而平等”,读书人一看。就知道康有为这是雷死人不偿命,孔子最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人人平等”岂不是无君无父孔圣人怎么会说出这种混账话

    所以,这两本书在广州出版后,康有为一炮走红南海的乡绅地主受不了,纷纷赶到万木草堂打砸,跳起脚来骂康有为大逆不道。带人去刨老康家的祖坟

    康有为在家乡实在呆不下去了,决定去北京碰碰运气。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被儒家禁锢了好几千年,突然跳出一个半桶水的康有为,也会觉得新鲜,他在北京恍如丧家之犬,也有一些思想开明的官员同情他,救济他。康有为便按照资助银子数量的多寡,“分封”这些救济他的人为“贤人”、“大贤人”。

    康有为在结识了珍妃的表兄后。托他给帝师翁同龢写了一封毛遂自荐信,介绍维新变法。翁同龢一看,这康有为的书法不错呀,大有汉魏六朝碑学之遗风。甚为欣赏。加上康有为在托古改制中,加入了 开矿、设厂、修铁路等务实的内容,翁同龢也似懂非懂。

    当然。最让翁同龢心动的,是康有为在信中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富强可驾万国。”

    这足以吹破母牛屁股的“三年可自立富强”骗不了熟悉国情的宋骁飞,忽悠不了老谋深算的张之洞,但翁同龢从来没搞过实际洋务,以为修铁路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一年可以来个万儿八千里,此时翁同龢已年过花甲,对他来说,这牛皮吹得很有吸引力,毕竟,再活二三十年没把握,再活三年,在有生之年看到大清国自立富强,正是翁同龢梦寐以求的。

    翁同龢心想,李鸿章办了二三十年洋务没办到的事,他和康有为或许变法三年就能做到,这对李鸿章来说,该是多沉重的打击于是兴冲冲跑到乾清宫去找光绪皇帝,对二十出头的光绪说:“康有为之才,过为师百倍,请皇上举国以听。”

    在光绪皇帝眼中,翁同龢那是才华盖世,康有为之才百倍于他,那肯定是大清国的救星呀,加上光绪皇帝没有实际从政经验,一听三年能自立强国,跟宋骁飞说的二三十年相比,时间大大缩短,于是马上决定下诏接见康有为。

    翁同龢赶忙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