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八章 征途(第1/4页)  医国王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组装完毕之后,刘岳就指挥船队向着刘寄的海港行进,一想到刘寄这边,他忽然做出了一个决定,不过这个决定要和刘寄商量一下,虽然是兄弟,但是在人家的地盘上,还是要尊重一下人家的权利。

    所以,刘岳这边,只是加快了行进的速度,并没有通过任何手段直接向刘寄传讯。

    刘启到达胶东国之后,心里很是开心,这是他第二次来到这里,虽然只是隔了短短的两三年,但是这里的变化却是惊天动地的,在刘岳的帮助下,这里已经有了一点工业繁华的状态了。

    蒸汽动力已经成为了主流动力,大规模的风力发电田让这里的景象看起来比咸阳还要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船坞当中停靠的那些巨大的船只,一个个看起来就是一个字,大。

    它们大得惊心动魄,大得让人忍不住赞美,大得让人觉得这大海在它们的面前也不过是一个小池塘。

    刘启所看得到的这些巨型船只都是刘岳定做的,这些是要出海去运输资源的,所以除了最大载重量和安全性两方面考虑到了之后,剩下的就都不顾及了,最多的是在技能方面采取了风力和蒸汽能双动力。

    实际上,这些东西也是现在才完工的,刘岳之所以跟刘启商量着出发时间放到现在,就是为了能够赶上这些大船下水试航。

    关于造船,刘岳给了刘寄很多的建议,像这种大船能顾制造的如此迅速,除了新材料的使用和新式的机械工作提高了效率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新式船箱的使用。

    这种船箱也是刘岳设计浮箱的原型,所以,将那些浮箱送到这边来的时候,刘寄很清楚怎样组装它们。

    这实际上就是模块化组装的应用,现在不用切割钢板和焊接这样繁琐的工序,所以模块化的加工更加的有效率和方便,毕竟主要材料是木头。

    现在,已经有四艘铺上了龙骨准备组装,而还有三艘货运大船已经建成了,未来一年之内,大汉将会拥有这样的船只总计十二艘,再加上一些中小型的护卫舰船,可以构成一个非常庞大的运输船队,一次的运量就可以供给当前条件下大汉两年甚至三年的资源消耗。

    不过,刘岳对这种规模并不是非常的满意,因为他想要的是在十年时间内完成对周边资源的收集,以及对重点稀有资源的垄断,可是这样的运输规模明显是不够用的。

    当然,刘岳现在就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来的,经过了数天的连续行进,他终于是到达了港口,一下船就跑到了刘寄那里去跟他询问一些事情,具体的就是想要在胶东国扩建一些大的厂子,比如冶金和铸造,以及一些制造的厂矿。

    原本这些东西都是刘岳的私家物品,除了长安。咸阳和雍州有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是没有的,但是,作为大汉重要的海洋口岸基地,并且把揽着能够直接通往长安的出海口,刘岳决定这一次就要着重的发展这里。

    可是这毕竟是有主之地,所以要和刘寄商量,原本他以为刘寄会考虑一番之后才答复他,但是没想到刘寄并没有做出任何的考虑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虽然刘岳所说的事情跟他钟爱的造船行业并不一样,但是他现在的眼界也十分开阔了,知道造船这个事情并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在那里瞎琢磨,而是牵涉到了非常多的方面,而刘岳所说的这几个行业,那都是重中之重,将它们建到胶东国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使用资源的效率,更是能够促进造船的进程。

    虽然刘寄不醉心政事,但是他也知道,这些东西来了之后可以让胶东国增加很多技能岗位,这样一来,那些原本无鱼可打,无地可耕的民众便有了另外的出路,这样就盘活了整个胶东国的经济和其他行业。

    这样多的好处,大概只有傻子才会不接受吧,刘寄当然不是傻子,所以在跟刘岳达成协议之后的第二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