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5章 鸡毛蒜皮(第2/4页)  回档一九七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于她的身世,李家也在猜测。

    通过襁褓来看,九月父母一定是城里人,毕竟那时候巢市周边农村还是比较贫困的,而且他们收入也还可以。

    还有,九月身体健康,不是因为生病或残疾丢弃的。又养了一段时间,在城市,想遮人耳目十分困难,因此也不会是未婚青年丢弃的。

    结合当时巢市的政策,若是第一胎是女孩子,最好不要生了,但若是强求想生,还准许生第二胎的。当然,若是第一胎是男孩子,什么也不要想,去找医院做结扎或上环手术吧。

    另外,当时也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做b超,若是女孩子提前将她流掉。实际就是现在,虽然有极少数“聪明人”已经开始想到了,但数量也不多。

    这几条结合起来,李默推断出,九月家应当条件不算差,她父母多半已经养了一个女儿,九月是第二胎,又是女儿了,她的爷爷奶奶想要一个孙子,迫于无奈,这才将九月丢到学校门口。

    这样的人家,以后很容易就找到李家。

    李默老妈蛮横地说了一句,我将她养大了,以后想将她领回去,没门。

    但这是不可能的。

    一直到新世纪后,计划生育政策也一直比较紧,即便找上门,敢不敢将她领回去,等罚款哪

    然而李默估计她家父母亲会暗中打听女儿的下落,李庄是在圩心里,以前又没有通马路,小村子,来客少。有陌生人来了,马上就会引起大伙的注意。

    但这几年来,在未通马路之前,除了一些领导与李庄亲戚来了,还有后面村子的算命先生,一些乞丐与一些小贩子来到李庄,再也没有看到其他陌生人来李庄,更没有陌生人问有关九月的问题。

    难道她家人真不管了

    马上开年后,李默那座孤儿院就开始正式收养孤儿了,到时候还不知道有多少妖蛾子,李默心中想道。

    九月还小,新年后才虚六岁。

    相比于李默父母的严格要求,她只知道这个哥哥对她好,因此从小就对李默有一种依赖感。

    鱼是“河鲜”,冷了就不好吃了。

    李默先剁丁的剁丁,切片的切片,将菜配好后,这才下锅做菜。

    李大申转了进来。

    李默丢下锅铲,拿出一支烟递了过去。

    李大申将它点燃笑咪咪地说:“王大先生回家过年哪。”

    这么多食材,李默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李默老妈与奶奶也在边上替李默打下杂,李默老妈没好气地说:“他再大的先生,也是苦出来的。”

    李大申讪讪地说了几句就走了。

    “这个懒汉”李默老妈说,然后她又说,李庄六户人家,其实是八户,李义与李大政的大儿子结婚后,开始分家。但在李庄人眼中,还是六户,分了家,还是一个家

    李大富没有儿子,只盖了一栋瓦房,其他几户人家都盖了楼房。

    李大政、李大友与李义家盖楼房也曾向李默老爸借了钱,不过借了,今年基本上还得差不多。

    家家都在盖楼房,李大申也只好盖楼房,虽然他家盖的楼房比较简陋,但因为他平时身体懒散,家里的钱不多,于是东借西凑,向李默老爸再三哀求,李默父母亲让他烦得不行,借了五千多块钱给他。

    但一年过去了,李大申提都没有提,李默老妈没好气,直接说出来,李大申只是涎着脸说以后保证还。还肯定会还的,就不知道那一年还了。

    李默听完说:“妈,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就是几千块钱吗,我家在乎这几千块钱吗”

    “小默,不是钱不钱的事,你不知道他有多气人。”李默老妈又说了另一件事。农村各家的田地,是用田埂来划分的。

    商鞅变法中有一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