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3/4页)  明末之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年时,曾何其激进,力排众议主张议和,还曾自派人员,参与清廷议和的会议商谈,甚至还提出要把清国公主嫁给皇上的荒唐事,虽然此事不成,但足见唐国公愿意议和之心也。现在若两国能成功议和,那唐国公自会欣喜不已,又如何会反对呢?”

    周延儒摇头道:“唉,陈尚,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唐国公势力较弱,无力与清廷对抗体,而我大明又刚在清军第三次入关中,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因此大明与清庭还保持着微弱的平衡,故唐国公认为议和可行。但现在形移势变,唐国公经营南洋,远拓外满,其势力现在已然越发壮大,成为一只让清廷无法忽视的军事力量。而清廷正是畏于唐国公之军威战力,又被唐国公扫灭金州,屠埋赫图阿拉两地,受了重创,才不得不放下身段来与我大明议和。而他们之所急着要与我大明议和,正是希望至此不受我大明羁绊,又有大明可为其输血,从而让他们能腾出手来对付李啸,其用心何其毒也!”

    周延儒顿了下,复道:“故臣以为,若我等这样,背着唐国公与鞑虏议和,只怕唐国公得到消息后,必定会勃然大怒,连表面上对朝廷的尊重,都难以维持下去了。而现在我大明精锐尽丧,李啸对我大明来说,堪为顶国之栋梁,堪为擎天之巨柱,若是清朝成功地利用这次议和,挑拔破坏了我大明与唐国公的关系,则微臣只恐这样的做法,不过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啊!”

    周延儒脸上显出悚惧之色,他颤声道:“皇上,若造成这样的后果,这唐国公李啸,轻则如左良玉等跋扈将领一般,自此再不听朝廷调遣,连表面上的尊敬都做不到;重则当场与朝廷翻脸,仿效安禄山故事,兵进京师,若如此朝廷,又该如何应对?再退一步来说,就算李啸恪守臣节,不与朝廷翻脸,也不口出怨言,但到时清廷再找个借口,撕毁协议,与我大明重新作对,李啸因心灰意冷,只在旁边袖手旁观的话,我大明岂非只能坐亡而待乎?”

    周延儒这话说得很重,崇祯皇帝大为动容,他半张着嘴,脸上的表情无法形容。

    他前些时间,才看过李啸的来信,李啸在信中力劝他不要同意与鞑虏议和的建议,言犹在心,现在周延儒这番话,让崇祯愈发心乱如麻了。

    不料,陈新甲却冷笑一声道:“周首辅,你这话,虽有些道理,但以本兵看来,你也未免太过抬举李啸了。李啸纵有跋扈之处,但归根到底,他还是明朝的臣子,总不可能朝廷要做何事,还需事事首先征求李啸的意见吧?另外,皇上,臣现说句诛心的话,现在的局势,早已成了我大明、清虏、李啸三方鼎立之势了,奈何首辅不自知乎?”

    周延儒也皱起眉头:“陈尚,你此话,究竟是何意啊?”

    陈新甲轻哼一声,回道:“周大人,在下试问,现在的李啸,朝廷可有半点能力来约束他或来控制他?他虽名为我大明的臣子,却是为所欲为,基本不受朝廷任何管控,这样的一名臣子,以微臣看来,倒是比那唐朝的藩镇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再说难听点,现在他装得象郭子仪,可谁又能知道,他将来,会不会变成一个清君侧的安禄山!”

    陈新甲这段话说到这里,崇祯感觉自已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怒斥道:“陈新甲,李啸乃是朕的驸马,你安敢如此说他?!你可知道,你这番胡言乱语,会给我大明官场,带来多大的震荡与伤害么?”

    见皇帝发怒,陈新甲扑通跪地,脸上便涌起了哀色,他大声道:“皇上,非是臣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只是古话道,操刀必割,不可不小心哪。那李啸手握重兵,兵精将锐,又曾与朝廷闹过一次反叛,这样的人,纵然现在重新表面臣服,但有谁保证他这样的表面效忠,能持续多久?李啸表面是国家的忠臣与倚护,但在实际上,堪为我大明中的一头噬人猛虎也!“

    他顿了下,继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