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2/4页)  明末之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里咯噔一下,却还是硬着头皮说道:“皇上,恕臣直言,先前两国在松锦大战,大动干戈,多有死伤,实是不堪回首之往事。但此事既已揭过,微臣认为,两国关系,还需再往前看,从此化干戈为玉帛,自此两国相洽,再无纷争,方为好事啊。“

    宁完我沉声说完,斜着眼睛,偷瞥了一下崇祯的表情。

    崇祯听了宁完我这番话,心下更觉恼怒烦闷,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紧绷着脸坐着。

    “宁完我,那两国若要议和,你国所议之条件,却是为何啊?“

    崇祯皇帝憋了半天,终于淡淡地回了句。

    宁完我见崇祯终于开口,心中顿觉轻松,他轻吸了一口气,将皇太极要求的几个条件,全部对崇祯讲了出来。

    这些条件,具体如下:

    第一,明朝承认清朝的独立地位,两国以兄弟之国相称,其中清朝为兄,明朝为弟。

    第二,两国有吉凶大事,须当互相遣使庆吊;

    第三,每岁明朝馈清国黄金三千两,白银五十万两,清国馈明人参千斤、貂皮千张;

    第四,清朝一方的满洲人、蒙古人、汉人,朝鲜人进入明境者须捕送于清;明之叛人进入清境者亦须捕送于明;

    第五,各君其国,以宁远双树铺中间土岭为明国界,以塔山为清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进行互市贸易。

    这个条件,比历史上真实的明清议和时,皇太极所要求的条款,却是优惠了很多的。比起趄实历史上上,清朝对明朝提出的苟刻提案,所要求的金银数少了一半。

    当然,这不能不说,清廷之所以没有狮子大开口,却是大半要归功于李啸的卓越战绩,以及对清廷的沉重打击。

    听到这个消息,皇帝心下一动,却依然默不作声。

    他知道,这个看似可承受的诱惑提案,自已还是不能轻易答应,以免中了敌人挖好的陷阱。

    于是,崇祯轻咳了一声,复缓缓道:“宁完我,鲍承先,此事关系重大,朕需与朝臣商量一番,再作定计。你们先退下,暂住馆驿,以待回复吧。“

    见皇帝不置可否,原本极想从皇帝口中,套取一些信息的宁完我与鲍承先二人,皆不觉脸露失望之色。

    只不过,他二人却也不能多说什么,只能悻悻而退。

    待二人退下后,皇帝立刻派太监召集,首辅周延儒与兵部尚陈新甲二人入宫,前来紧急商议这议和之事。

    很快,周延儒与陈新甲二人匆匆而至,行过君臣礼节后,会谈立即进入正题。

    皇帝简略地将宁完我说的条件,向二人转述了一遍,便开始向他们征询看法。

    听了皇帝的介绍,陈新甲首先发言,他一脸喜色地向崇祯说道:“皇上,这是好事啊。现在清虏主动来求和,这对我大明来说,可是难得良机呢。依在下看来,在我大明如此残破,军力如此疲弊的情况下,鞑虏这般条件,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陈新甲说完,周延儒也轻咳一声开始说话,不过他略一犹豫,却试探着向皇帝问道:“皇上,鞑虏这般条件,没有狮子大开口,倒也确是在可接受之范围,若以此条件与清虏和议,朝臣虽还会多有反驳之词,但在目前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朝臣的非议终究会慢慢平息的。只不过,微臣却只在担心一点……”

    他说到这里,抬起头,用一种探究的目光望向崇祯,欲言又止。

    “玉绳,不必拘谨,你且讲来,你在担心什么?“崇祯淡淡地说了一句。

    周延儒长叹一声,拱手禀道:“微臣在担心,若朝廷与鞑虏达成议和协议,唐国公李啸,会是要立刻与朝廷反目成仇啊!”

    “周首辅何出此话?”听了周延儒的话,陈新甲急急说道:“唐国公在崇祯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