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1章 卧龙(第2/3页)  神级黄金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别人也做不到,如果别人做到了就认为别人是别有用心、装腔作势、沽名钓誉、没有自知之明等等,甚至于根本不承认别人做到了,会从一切角度寻找破绽去攻击对方。

    好吧,他就是喜欢诸葛亮。

    为此他打算以诸葛亮为主角,好好的创作一个系列,不止是人物小传那种简单的小系列,而是打算做一个大的系列,那种将诸葛亮一生都囊括进去的大系列。

    当然,这是一个大工程,得慢慢来,很有可能在首都店开业之前都做不完,因为提到诸葛亮之后他脑子里闪过的灵感太多了,只觉得随随便便就能做上百件出来,如果再细细琢磨一番,这数量将会更多。

    那么从那儿开始呢?

    当然是要从躬耕南阳开始。

    躬耕南阳这个画面看起来很简单,完全可以当做隐士图来做,画面中有一座山、一条小溪、一块农田、一座茅屋、一个隐士外加一个童子,嗯,反正常规意义上的隐士图就是这样的。

    但他要做,当然不会随大流的这么做。

    大山可已有,小溪也可以有,农田、茅屋、童子也可以有,但作为主角的隐士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而这就要考虑一下诸葛亮当时的状态了。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绰号说明了一切:卧龙。

    就在三国演义中,曹老板说过:“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条龙,但只是暂时卧于南阳的茅庐中罢了,迟早会乘时而变,飞腾宇宙之间兴云吐雾。

    所以徐景行要做的就是在画面中将这种虽然卧着但始终在酝酿着乘时而变的画面感。

    这种玄之又玄的感觉要如何表达出来?

    当然是借助文学的表达方式了,通过对画面中的细节要素来表达这一点。

    于是在他的设计中,画面变成了这个样子:以一座小山加若干平整的农田为大背景,以一座干净整洁的大院子做近景,把主角诸葛亮仿制在房屋的房内正在读的样子,旁边还有个正打哈欠的小童在扇扇子。

    嗯,画面就是这么简单,但简单画面下的细节却需要细细琢磨。

    首先,农田耕耘的整整齐齐而且看上去数量还不少,这表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不止是口头上说说,而是真的有种田,尽管可能不会是亲自动手,但足以说明他对农业非常重视,也为以后执政蜀国内政时重视农业的政策奠定基础。

    其次,诸葛亮的动作,看似在读,可细看就会发现他读的不是,而是一副展开的地图,如果细看就会发现这是一副军事地图,上边有若干关卡、山川水流地形走势,如果再细看,就会发现地图上的山水地形跟蜀中一带非常相似,这也正好表明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战略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

    再次,诸葛亮的桌上立着一支蜡烛,而且是点亮状态,虽然在玉雕作品中没办法清晰的表达出黑夜与灯火这两种跟色调紧密相关的要素,但只要刻画出火苗的轮廓就足以表明一切,告诉大家诸葛亮这是在秉烛夜读,暗示诸葛亮就算是在隐居状态也非常刻苦。

    最后,打着哈欠扇扇子的童。一般隐士图中的童基本上跟路边的石头小溪一样是个点缀物,可有可无,也可以是任何形态,但在这里,通过对童动作、神态的刻画,来告诉读者天很热、天很晚这两个无法直接表达出来的要素,以此来反衬诸葛亮的刻苦。

    看明白这些要点之后,就会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卧龙”了。

    卧龙首先是一条龙,是迟早要乘时而变飞腾与宇宙之间兴云吐雾,不会一直卧下去;其次,就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