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二十一章 礼云!乐云!(第2/3页)  唐朝小闲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治说到这歌曲,兴致盎然的问道:“对了你们方才唱的是什么歌,朕好像从未听过”

    韩艺回答道:“是微臣最近创作出来的,准备用于皇家训练营,当做营歌。”

    这时,一人站了出来,道:“陛下,臣要参皇家特派使一本。”

    这人正是谏议大夫萧钧。

    韩艺一惊,这你也参我,咱们是亲戚啊

    李治听得也是好奇,但他知道萧钧这人从不无的放矢的,道:“萧爱卿因何要参韩艺”

    萧钧道:“陛下,礼乐是有规章制度的,是用来教化臣民的,岂能随意在百姓面前兴乐,皇家特派使此举有违制度。”

    李治听后淡然一笑,道:“朕曾记得当年御史大夫杜淹也曾因此事与父皇谈论过,但是父皇最终却是采纳了魏公的谏言,朕至今还记得魏公那一句,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在人和,不由音调。说得甚是在理啊”

    这一句话是非常有名的,贞观政要里面都有记载,魏征的意思就是,这礼的好坏,难道在于玉帛之类的礼器这乐的好坏,难道在于钟鼓之类的乐器吗这音乐的好坏关键在于心境,而非音调。

    来济颔首道:“陛下圣明。乐之所以有喜怒哀愁,皆因是人所需,谈不上对与错,微臣在悲伤时,也会弹奏一些比较悲伤的曲乐,来帮助自己调解心情,在高兴时,会弹奏快乐的曲乐助兴,此乃人之常情,与教化无关。”

    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国度,他们并没有遵从独尊儒术的思想,是非常开放的,从皇帝开始就是如此,李世民就不兴这一套,经常在大臣面前作乐跳舞,皇帝如此,大臣就更是如此了,总之就是一句话,我要作乐,关你屁事。

    “正是如此”

    李治微微一笑,道:“朕方才听此曲,甚感激动,朕觉得朕的百姓需要这样的歌曲。韩艺,朕批准了。”

    其实李治非常喜欢音乐,也是一个懂音乐的皇帝,音乐肯定是自由的,你要拿礼教去束缚音乐,那难以作出好乐来。

    萧钧见罢,不再多言,默然退下,又是李世民,又是魏征,他说不过,谏议大夫追求的是开始,是过程,我不说,那我失职了,肯定会有人弹劾我,我说了,你不采纳,那就是你的事了,因此他这不是要针对韩艺,只是尽职而已。

    李治也明白,因此也没有怪他。

    韩艺人都是蒙的,他没读过圣贤书,对于这些还真不清楚,但是他心想,我要唱首歌都得坐牢,那这个国家待着有什么意思。

    这时候又有一人匆匆走来,“微臣参见陛下。”

    正是郑善行,他倒是没有下田耕地,因为他组织大家有效率的耕地,这里毕竟有好几百人啊

    李治毫不吝啬的赞道:“朕有善行这样的仁义之臣,何愁天下不睦。”

    身后的大臣也纷纷出言夸赞。

    前面李治夸韩艺的时候,就没有一人做声。

    郑善行立刻道:“陛下过奖了,微臣受之有愧。”

    “这都是你应得的。”李治呵呵一笑,举目四顾,突然发现这边站着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还有一些残疾人,壮丁很少,不禁有些纳闷道:“为何这里的百姓恁地穷困,连壮丁都见不到一个。”

    韩瑗立刻道:“陛下,这里唤作高家坡,当年这里很多壮丁都应召入伍,随太宗圣上出征高句丽,但是多半都死在了战场上面。”

    李治听得一时愕然无语,为何贞观年间人口增长极慢,主要还是因为贞观年间,唐王朝在四处作战,开疆辟土,基本上将周边的敌人都给打死打残了,但也付出了一个非常惨重的代价,人口稀少一直以来都是李治当局要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然,唐王朝收获的要更多,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