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九四章 蛮夷之众(第3/3页)  三国之四世三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兵力数量上恐吓对方,从而达到战略意图。

    就如官渡之战中史记载袁绍有七十万大军,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史会记载错误,自然也是有袁绍虚报兵力的原因。毕竟无风不起浪,没有袁绍虚报这件事情发生,史也不大可能记错。

    官渡之战是在汉献帝建安五年,当时,东汉朝廷经历过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以及之后李傕、郭汜作乱,再加上各地诸侯势力的战争,整个中原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是在一千万左右,十三个州,平均下来,每个州连一百万人口都不到。再仔细的算一算,袁绍占据的四个州之中,除了冀州比较繁华,人口多一些,并州、幽州和青州的人口都不多。就算袁绍的四个州的人口都达到了平均数,那么,袁绍的势力之下有四百万人口。当然,这四百万人肯定不可能都能上战场的,扣除百分之五十的妇女,再扣除百分之五十的老弱病残,很显然,袁绍麾下也就只有一百万的青壮能够上战场。当时社会如此之乱,大部分的青壮自然是都不愿意上战场,再扣除各州郡县的官吏,发展生产的人力等等,袁绍的总兵力能够达到五十万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还要扣除驻守各城池的兵力,袁绍占据四个州,再少一半的兵力,也就是说,袁绍在官渡之战时,能够投入二十五万的青壮已经是极限了。而且,这二十五万的青壮,还要继续扣除杂兵、辅兵等等,也就是说,在官渡战场上,袁绍真正能够作战的精锐,其实也就是在十万左右。而袁绍能够吹嘘到七十万,确实也是个人才。

    当然,跟曹操对付孙刘联军时吹嘘的兵力相比,袁绍也就不值一提了。

    根据曹操给孙权的劝降,说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由此衍生出了曹军八十三万的说法。这里所说八十万众,是指曹操的全部军队,而不是开到荆州的部队。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诸人徒见操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十五万人左右,新收降的刘表军顶多八万,所以曹操全国的军队合计二十三万多人。

    所以说,在没有拿下荆州之前,曹操在没有拿下荆州前,兵力达到了十五、六万,这是他所在势力的总兵力。那么,去打荆州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都带上,扣除一半来算,曹操去打荆州的时候就带上了八万左右的兵力,当然,这是在扣除杂兵和辅兵的能作战兵力,再加上后来荆州投降的七八万兵力,也就是说,在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兵力也就是在十六万左右。而曹操在给孙权的信之中说有水步军八十万三,很显然,曹操是把自己麾下所有的兵力,包括杂兵和辅兵都算在内,以此来恐吓孙权。其后,在开战之前,曹操更是加大了恐吓力度,把兵力给说成是百万大军。由此可见,在汉末的时代,弄虚作假、吹牛逼,曹阿瞒敢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且说高建昌的一番话,自然不可能打动太史慈。不说袁常对他的知遇之恩,单单是了解了袁常的厉害,太史慈都不会背叛。更何况,太史慈还是个忠义之人,自然更加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因此,太史慈也没有多说,搭弓上弦,抬手就是一箭。

    “嗡!”

    箭矢直直的落在高建昌马下,随后太史慈傲然的声音响起:“你若是要战,那便来战!本将军七尺男儿,岂惧尔等蛮夷之众!暂且饶尔等狗命,待开战之时,本将军必取尔等项上狗头!”

    可恨!

    高建昌讨了个没趣,心中低骂一声,也不再劝说,返回己方阵营之中,当下便要准备攻城。(未完待续。)飘天文学小说阅读_www.piaotian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