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六六章 家贼难防(第1/4页)  三国之四世三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三国之四世三公最新章节!

    很多人之所以会将高句丽和高丽混淆一谈,其实也不能说是他们的错误,或者说是问题是出在高丽身上。

    在唐高宗时期,高句丽的军事统帅泉盖苏文去世,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造成高句丽内乱。唐高宗见状派契毖何力、庞同善等击高句丽,援救泉男生。不久,唐高宗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以后一年多时间,各战场捷报频传:李绩攻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并趁势将附近的十六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贵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五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李绩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四十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三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到了后期,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二百余里,攻拔辱夷城,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首领九十八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高句丽第二十七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

    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

    当然,一个王朝彻底的灭亡并不是跟随国家的灭亡而灭亡。在高句丽灭亡之后,高句丽的遗民展开了反对唐和新罗联盟的复兴高句丽运动。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原高句丽将军剑牟岑,乞乞仲象和大祚荣等。唐曾多次试图在高句丽故地建立督府控制此地区,但都失败了。唐为管理原高句丽故地而设置的安东都护府,最初是由薛仁贵来管理的。但由吐蕃在西线的压力,唐朝开始羁縻治理高句丽故地,任命高句丽宝藏王高藏为辽东州都督、朝鲜王。后来宝藏王因暗中支持高句丽遗民起义被流放。宝藏王的儿子高德武接管了安东都督府。

    剑牟岑最初在百济故地汉城立宝藏王后裔安胜为王,试图重建高句丽,并得到了新罗文武王金法敏的支持。但后来由于内部纷争,剑牟岑被谋杀,安胜投靠到新罗。新罗给了安胜一片土地,让他建立了报德国。新罗从未放弃对高句丽遗民的警戒,后来新罗神文王灭亡了报德国,安胜被赐予新罗王室的“金”姓。数千部众被迁移到新罗南部地区,最后被完全同化于新罗人。

    粟末靺鞨酋长乞乞仲象和他的儿子大祚荣原是靺鞨人。高句丽灭亡后,乞乞仲象和大祚荣在高句丽故地建立起震国并占据了原高句丽的大部分国土。乞乞仲象去世后,震国接受唐的策封改名为渤海国

    其后,弓裔为反新罗建立摩震国,后人把这段历史称为后高句丽。摩震国和后来取代新罗的高丽也都自称继承高句丽。但他们只是借用了高句丽的名称,与古高句丽并无实际联系。

    因此,事实也很明了,摩震国和高丽王朝为了更好的统治这个地区的子民,自称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所以,后人将高句丽和高丽混淆了,原因也就是在这里了。

    且说袁常和郭嘉等几人将应对几路敌军的部署都做好安排之后,袁常看向在场一干将领,说道:“此次出征高句丽,将会安排两路大军。其中一路大军攻高句丽南面城池,待将高句丽覆灭之后,南路大军便乘势攻下濊貊、马韩、弁韩、辰韩等朝鲜南部地区;北路大军则是在覆灭高句丽之后,向北挺进,拿下沃沮、夫余、娄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