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八一章 刘备心思(第2/4页)  三国之四世三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后人,孔融是孔子的后人。权利差了一截,名声也差了一截。

    当初虎牢关联军面前露脸,知道刘备的不过寥寥数人,把刘备记在心里的更是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反观孔融,除了会吟诗做赋之外,治理一方之地更是毛的能力都没有,偏偏这样一个酸腐儒士反而是名扬四海,想想,刘备就觉得很不平衡。

    “文举勿忧,来此之前备已令斥候查探,曹操兵马但有举动,备立马便能知晓。”心中嫉妒归嫉妒,刘备还是摆出一副虚伪的笑容安抚了孔融,随后说道:“文举,如今你我兵马驻扎城外牵制曹仁兵马,如此下去也并非良策。军中粮草平白损耗暂且不提,军中将士的士气也会被消耗。况且,待曹操拿下沛县与曹仁兵马围攻下邳,你我更是难以为继。既如此,不若趁着曹操兵马未至,你我且出兵攻打曹仁,解除这一路兵马,待曹操兵马到来,却也无需如此忧虑。”

    “唉,玄德所言甚是,吾又岂能不知。”

    孔融长叹一声,颇显无奈。然而孔融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领兵作战他是没这个本事,而且,孔融也没这个勇气去跟曹仁的士兵拼杀。想想当初北海被管亥这群山贼给围了,还要刘备来解救,就凭他这些士兵,还指望跟凶猛的曹仁士兵交战?若是跟曹仁比作诗作赋,孔融有自信分分钟秒杀曹仁。

    孔融虽是孔子后人,出身名门,本质上其实还真的是个酸腐儒士,刘备的恶意猜测也没有错。

    纵观历史,孔子后人貌似就没一个有特别出众能力的。除了抱着自己是孔子后人的招牌之外,说几句圣人之言,他们似乎也一无是处了。孔子的后人抱着孔子的思想,而且还是被歪曲、断章取义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思创新。最终的成就自然不会超越孔子,甚至还因为孔子的思想,而使得孔子后人性格扭曲。迂腐不堪。看看历朝历代孔子后人的言行,便可见一斑了。

    不说远的。就说孔融这个人。

    孔融最早出名是在四岁的时候,孔融让梨,那自然是家喻户晓。至于那些黑化孔融的言论,说什么孔融把大的梨子让出去,吃小的梨子,能够最快吃完,这样就可以多吃,也不在题中;接着。孔融十岁的时候,去拜见名士李膺,当时孔融用诡辩得到了李膺的接见,其后太中大夫陈韪说孔融小时候聪明长大后不一定聪明,孔融当时就反驳了一句陈韪小时候一定很聪明。然后,名士李膺就说孔融将来必成大器。其实,有一点可以看出,孔融当时才十岁,却毫无谦卑之心,当众说陈韪。看起来辩论是孔融赢了,然而,孔融却是没有表现出该有的道德礼仪。当然。这一点,似乎因为孔融的小聪明而被大家遗忘了。

    那么,再看看孔融长大后的成就来评论。

    孔融北海国为相,治理一国之地,被山贼管亥围攻,竟然连乌合之众的山贼都解决不了,还要人帮忙;其后,刘备推荐孔融为青州刺史,后来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北海。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竟凭几读。城陷之后,更是一人逃奔山东。妻儿被袁谭给俘虏了;最后,曹操掌控大权,孔融当众辱骂曹操,以致于全家被曹操给诛杀。至于说孔融是否聪明,那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说孔融是酸腐儒士,还真的毫无疑义了。

    当然,孔子后人,山东曲阜孔家会变成这样,其实也是统治者有意为之。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似让儒家成为士人阶级的领袖,其本质还不过是为了统治阶级能够更好的统治平名百姓,而儒家的思想自然是最适合统治阶级的需要。除了需要孔家成为统治者统治的工具之外,孔子后人也就没有其他的用处了。因此,孔子后人常常都是作为皇子公主的老师而存在,或者是国子监或者太学的祭酒,也就相当于校长。而且,天子也对孔子后人极为尊崇,以致于让孔子后人目空一切,觉得他们是孔子的后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