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三二章 四个主题(第3/4页)  三国之四世三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没什么事,而他们说不得就会被当成鸡一样给杀了。而且,他们说不定还会被污蔑为乱贼,遗臭万年,这一点,他们绝对相信袁常能够做到。

    刘协用力的呼吸了一口气,淡淡道:“既然太尉等诸位爱卿认为幽州牧的提议可行,那便按照幽州牧的提议去执行。自今日起我大汉改国号为华国,即刻拟旨,诏告天下!”

    刘协觉得自己有些可悲,得到传国玉玺之后的第一次使用竟然是因为改变国号的原因,若是列祖列宗泉下有知,怕是不会瞑目。但是,刘协无力反抗,也只能默默忍受,至少要留着性命,他日还有拨乱反正之日。若是他性命都没了,怕是袁常会随便从宗室之中找一个来坐这个位置。刘协至少还相信自己有兴复汉室的信念,换个人他便不敢肯定。所以,他只能隐忍。

    “陛下英明!”

    不管这个决定是否是刘协愿意的,如今,既然已经成了事实,百官们自然只有认可了,少不了一番称赞。

    第一个主题完成,接下来便是第二个主题。

    徐庶再次站起来,说道:“陛下,接下来的第二个主题是关于官职的改革。自高祖建立朝廷以来,沿用的乃是前秦时的三公九卿制。相较于春秋战国时期,三公九卿制自是分工明确,执行效率良好。然则,时代在变迁,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如今三公九卿制度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应当作出变更。”

    在隋唐以前,三公还是具有极高的权利,而在隋唐之后,三公基本上就是荣誉,只有头衔,而没有权利。既然是要改革三公九卿,那么,在场的百官的利益无疑是被触动了。

    不过,虽然杨彪也不是贪恋权位之人,涉及到自身的问题,他还是问道:“徐从事,不知如何一个改革法?”

    这个问题,不仅是杨彪关心,在场的百官怕是没有一个不关心的。

    “太尉且稍等!”

    徐庶安抚了一句,随后令幽州的工作人员搬来一堆的纸帛,每个官员人手一份,上面详细的写着新的官职以及基本的内容。

    “这…”

    看着纸帛上的的内容,百官们俱都是面面相觑,一脸的错愕表情。官职改革之后,部门多达一百多个,而且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名称。当然,看过新官职的介绍,他们也大致知道有什么职能。只不过,这样的变革是否太大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

    原本的朝廷,只有丞相、太尉、司徒、司空,加上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九卿这十几个人是站在权利的巅峰。然而,经过这样的改革,不论职位的重要与否,地位相等的官员就有一百多人。当然,对于三公、九卿这些人来说,这样的变化自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原本他们的地位是最出众的,除了寥寥的几个人能够与他们相当,其他人只能仰望。然而,经过这样的改革,原本他们的下属,或许会跟他们同等的地位,这样的改变他们怎么能接受?

    杨彪这次直接看向袁常,问道:“幽州牧,官职如此巨大的改变,是否会不利于朝堂的运转?”

    “太尉放心!”

    袁常淡定的安慰了一句,说道:“官职的改革,只会让朝堂的运转更加顺利,更加有效。新的官职将每一项只能落实到个人,明确他们该做的事情,不会让百姓不知如何办事。所以,一旦有出错,便能直接找到负责之人,可以说,新的官职可以让百姓对朝廷有着更好的评价。新的官职已经在吉林省,也就是前高句丽之地试行过了,得到百姓的好评,太尉完全可以放心。”

    “既然幽州牧已经试行过了,吾便不再多言了!”

    原本这么大的变动杨彪是想让袁常缓缓图之,不要操之过急。却是没想到已经用吉林省作为试验地进行过了,那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不过,这一次赵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