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中出现的文献典故以及道家知识补充(第1/2页)  深山中的修道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道情》白玉蟾,全真难宗祖师之一。

    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

    常世人间笑哈哈,周游四海你为啥,苦终受尽修正道,不染人间桃李花。

    常世人间笑哈哈,争名夺利你为啥,不如回头悟大道,无忧无虑神仙家。

    清静无为是吾家,不染凡尘道根扎,访求名师修正道,蟠桃会上赴龙华。出现在本书第一章。

    道情是我国曲艺的一个类别,又称渔鼓。相传源于唐代布道的道曲,由于道情亦雅亦俗,曲调易学易记,逐渐在民间流传,展成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道情在传统社会中曾挥过教化伦理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多元文化以及现代传媒的兴起,传统的唱道情艺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

    酷我音乐上有这歌,一位叫郑圆明的坤道唱的,挺有fee1  ,大家可以听听。

    2.《渔樵问答》典故

    渔问樵曰:子何求

    樵答渔曰:数椽茅屋,绿树青山,时出时还;生涯不在西方;斧斤丁丁,云中之峦。

    渔又诘之:草木逢春,生意不然不可遏;代之为薪,生长莫达!

    樵又答之曰:木能生火,火能熟物,火与木,天下古今谁没况山木之为性也当生当枯;伐之而后更夭乔,取之而后枝叶愈茂。

    渔乃笑曰:因木求财,心多嗜欲;因财身,心必恒辱。

    樵曰:昔日朱买臣未遇富贵时,携书挟卷行读之,一且高车驷马驱驰,刍荛脱迹,于子岂有不知我今执柯以伐柯,云龙风虎,终有会期;云龙风虎,终有会期。

    樵曰:子亦何易

    渔顾而答曰:一竿一钓一扁舟;五湖四海,任我自在遨游;得鱼贯柳而归,乐觥筹。

    樵曰:人在世,行乐好太平,鱼在水,扬鳍鼓髡受不警;子垂6具,过用许极心,伤生害命何深!渔又曰:不专取利抛纶饵,惟爱江山风景清。

    樵曰:志不在渔垂直钓心无贪利坐家吟;子今正是岩边獭,何道忘私弄月明

    渔乃喜曰:吕望当年渭水滨,丝纶半卷海霞清;有朝得遇文王日,载上安车赍阙京;嘉言谠论为时法,大展鹰扬敦太平。

    樵击担而对曰:子在江兮我在山,计来两物一般般;息肩罢钓相逢话,莫把江山比等闲;我是子非休再辩,我非子是莫虚谈;不如得个红鳞鲤,灼火新蒸共笑颜。

    渔乃喜曰:不惟萃老溪山;还期异日得志见龙颜,投却云峰烟水业,大旱施霖雨,巨川行舟楫,衣锦而还;叹人生能有几何欢。出现在本书第十十一章《渔樵问答道心初立》

    这个典故也是一千年名曲,大家可以搜索听听。《渔樵问答》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3.一苇渡江

    达摩祖师,曾以一片芦苇渡江,姿态肆意潇洒,传为千古美谈。本书第三十六三十七章《黑龙作乱一苇渡江》

    4.紫阳真人神游折花《道家奇闻录》

    北宋时期的张伯端是道教的一位得道祖师,后人多称之为张紫阳,敬尊为紫阳真人。围绕紫阳真人的奇闻异事有很多,多见于道书经卷中,其中有一篇传记中记载了紫阳真人与一和尚切磋交流的故事,初步揭示了佛道两家修行旨别和专攻所在。

    一天张伯端对和尚说:禅师,今天能一起到远方游玩么和尚说:行。张伯端又说: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