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8章 海盗天堂(第1/3页)  相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元、马新爱夫妇的爱巢,就位于吉宝港口。

    这座港口,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吉宝港的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就记载了“单马锡”,也就是今天的新加坡。全书是按照作者的行程从东向西依次记录,“单马锡”位于全书的正中的一篇。

    无论汪大渊是否有意为之,新加坡地处东西商道中点的地理优势却是毋庸置疑。除了记录当时已存在岛上的华人社区,作者还提到了一处叫做龙牙门的地方。

    所谓的龙牙门是一处海湾的出口,因为两个“龙牙”形状的石头耸立在海道两侧而得名。这个龙牙门,正是如今吉宝港西侧出口。

    这是吉宝港有史以来最早的记录。

    汪大渊之后,一支更加庞大的船队从中国出发,试水季风航线。

    带队的是明朝太监郑和。

    他指挥着船队向印度洋进发,自然要经过新加坡。在郑和的航海图中,新加坡被称为“淡马锡”——“单马锡”和“淡马锡”都是对Temasek的音译,是古爪哇语中的“海城”。

    龙牙门同样被标在郑和的海图中。

    航海家们对吉宝港的偏爱不难理解:新加坡的南侧就是马六甲海峡,吉宝港正处在新加坡本岛的最南端,毗邻海峡;港湾又被本岛和圣淘沙岛环绕,入口狭窄,内部水面宽阔。这里水深而少礁石,且风浪平静,正是一处理想的停泊地。

    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们,自然一眼就相中这块儿宝地。

    可是,从明代开始,龙牙门港口因为远离居住区,这里聚集的商船,同样吸引了无数的海盗蜂拥而至,成为海盗天堂!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明初的“陈祖义”及明末的“红胡子”。

    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人,明朝洪武年间,全家到南洋。

    陈祖义盘踞在马六甲十多年,集团成员最鼎盛时超过万人,战船百艘,雄霸于东瀛、台岛、南海、印度洋等海面,劫掠过往船只达万艘,攻打五十多座沿海镇城。

    陈祖义在渤林邦国(现印尼境内)自立为王,这人胆大包天,北上朝觐明成祖的所有货品都是他打劫抢来的,结果被其他国家使臣告到朱棣面前。

    朱棣当时正在“养望”期间,念其万里来朝不易,放其小命。结果这人死性不改,回程的途中,认为自己受辱,将明庭回访他国的使船也抢了,并且杀光船上所有人。

    明成祖大怒,悬红五十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下南洋的郑和船队,将陈祖义抓获,押送回京。

    朱棣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掉陈祖义,并斩首示众,警示他人。

    在朱棣手中,真正做到犯大明者,虽远必诛!

    郑和七下西洋,将马六甲海盗清扫一空,带给这一航线五十年平安。

    明末之后,另一股葡萄牙海盗,首领绰号“红胡子”,原为葡萄牙与西班牙海战失利的军官,原名安奎利尔,带领战后仅存的四艘风帆战舰,来到龙牙门。

    此人心狠手辣,利用大船重炮,很快剿灭并收编附近十多股海盗力量,成为纵横南洋及印度洋的大賊酋。以现在的吉宝、槟城为跳板,踏足三佛齐(今属印尼),向东方挺/进。

    很快与盘踞在南洋的郑家郑芝龙一伙产生纠葛,双方为了南海及东海霸权,整整斗争二十年,互有胜负。

    红胡子海盗团伙最终被郑成功剿灭,其人下场很惨,郑成功手下大将刘国轩挂在船头接受“海刑”,最终被海鸟啄死。

    龙牙门海湾真正的崛起,得力于英国海军将领亨利吉宝。

    他是英国远东舰队的指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