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2/3页)  汉武挥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兴致逗弄赵府小贵女,也晓得她不可能真的怪罪这小贵女,故便示意苏媛稍安勿躁,莫要随意插话,否则反倒是苏媛失了分寸。

    皇后没问你话,你就老老实实候着便好,这就是规矩,执行宫规,维护皇后尊威,更是卓文君身为大长秋的重要职守。

    苏媛曾在长秋詹事府任事,晓得这位大长秋平常看着和颜悦色,实则是个利落果决之人,尤是有人胆敢违逆皇后时,她的行事手段绝对比刀子嘴豆腐心的皇后要来得更为强硬狠辣。

    饶是心下急切,然苏媛仍是不敢忽视卓文君的警醒,只能默默站着,看着自家傻女儿继续口无遮拦。

    “哦,你倒是说说,这戏怎的不合常理了?”

    阿娇的反应出乎众人意料,语气中非但没有半分恼怒,反是教人听出了浓浓的期待乃至些许雀跃。

    卓文君却不禁勾唇浅笑,她晓得这出戏的话本子乃是皇帝陛下撰写的,帝后感情甚笃,然皇后脑子转得慢,免不得被陛下时常戏弄,皇后现下若能寻出这戏文有甚不合常理之处,就能借以讥讽陛下,好歹扳回一城。

    若真能如此,皇后至少得欢喜个十天半月的。

    赵婉虽没甚么城府,却也听得出皇后非但没动怒,反是欢喜的,不禁心神大定,如实答道:“戏里的梁山伯和祝英台上的乃是民间官学啊,又不是世家子弟云集的长安各大学府,小女子偶有出府游玩,晓得寻常官学是男女皆可入学的,若男女同窗间谨守礼法,不私相授受,并无甚男女大防,祝英台女扮男装,岂非多此一举,实在是太过矫情了。”

    “……”

    众人闻得这话,皆是愣怔,不得不承认赵府小贵女言之在理。

    朝廷大兴官学已八年有余,从最早的官办蒙学,到后来又增设预学,民间虚年六岁到十五岁的孩童,无论男女皆可以极为低廉的束脩入学就读。

    在朝廷的大力扶持下,四大商团为首的诸多商团更是纷纷兴办私学,接收年满十五的男女入学,教授他们营工营商,从而为自家产业培养大量合格的掌事和匠师。

    之所以男女皆可入学,一者因大汉风气远较后世朝代开放,庶民间的男女之防不严,也没甚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说法;二者太常府文教司有鉴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不少商家需要的掌事匠师反是女子比男子更好,譬如联合制衣里头的掌事和匠师,十有八九皆是女子的。

    依着皇帝刘彻的谕示,大汉现今办学,首要目的不是要培养出甚么文采斐然的文士墨客,而是要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尽速填补工商业蓬勃发展带了的巨大人力缺口。

    外族奴隶只能用来承担没有技术含量的重体力劳动,若是大汉无法尽速培养出大批合格汉籍匠人,短短二十余载从三千万暴增到六千余万的属民数量就没有太大意义,所谓的人口红利也就无从谈起了。

    可以说,大汉现今的办学目的很功利,却也实实在在,在教育资源极为珍贵的年月,教百姓读识字可不是让他们做吟诗作赋的文化人,那是后世狗血文才会出现的浪漫情节。

    汉廷的太常府文教司往官学投入一枚大钱,大农府的税官必须在十年后多收回十枚大钱的税赋,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行业,不计本益比的蒙着头砸钱办学,如何撑得起全民教育?

    若非如此,老奸巨猾的朝堂重臣们会全力支持大兴官学,允许庶民百姓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能久居高位之人,有好蛋有坏蛋,但终归不是蠢蛋,多是些心思通透,目光长远的,懂得大兴官学能将饼做大,对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也是利大于弊的。

    反倒是处于社会上层的大汉权贵们,对男女之防较为讲究,世家子和贵女们虽时常相邀出游,但若同窗就学,则难免要朝夕相处,显得不太合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