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2/3页)  汉武挥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无疑是脑子进水了,不是奥古斯都想搞毒裁就能称帝的,而是有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没有奥古斯都还是会有其他人推翻所谓的罗马共和制。

    在大争之世搞皿猪滋油,见你的大头鬼哦!

    倒是咱华夏老祖宗脑筋清楚,任何胆敢闹分裂的都要千方百计将之清除干净,否则也无法传承薪火数千载而未曾断绝。

    以安抚和姑息为主要手段的绥靖政策,注定是行不通的,该杀就得杀!

    (我的意思,你们懂的……)

    正是在此等局势下,军臣单于及其麾下的匈奴残部,竟是悍然入侵色雷斯,且一路势如破竹,接连剿灭了数个最为强大的色雷斯部落,自是如平地惊雷般,震动欧洲乃至中西亚诸国。

    区区两万匈奴骑兵,外加三万余战奴,竟然横扫色雷斯,无人能御,虽是出其不意的偷袭,却也足以证明匈奴铁骑的强悍,至少色雷斯人暂时想不出对付的法子,也无法有效的组织起抵御的力量。

    仔细想想,倒也算正常。

    匈奴昔年崛起于北海之滨,东击东胡,西驱月氏,雄踞塞北,与华夏从战国末期硬生生较量到秦汉两朝,两百年从华夏学到多少战争艺术和谋略且不论,光积攒下的战争经验就很是丰富了。

    好死不死,色雷斯人自古没有修筑城池的习惯,变相弥补了匈奴不擅攻城的短板,且是现今的色雷斯大部落皆聚居在平原地带,简直是匈奴大军梦寐以求的绝佳战场。

    色雷斯之所以让罗马人忌惮,除却其族人武勇善战,更因他们曾从马其顿人那学会了冶炼锻造的本事。

    部分色雷斯战士会配备一种特制的长弯刀,这种步兵是不穿盔甲的,他们的长刀令人畏惧,甚至可以从中劈开罗马人的头盔,配备有马士革弯刀的色雷斯精锐,更是多能一击必杀,实乃罗马重装步兵的噩梦改变装备的部队。

    然匈奴人却是不怕的,尤是在奥尔比亚休整的年余中,他们获取了大量的铁制兵械,有些甚至已能称之为钢了。

    不可讳言,若非刘彻穿越而来,大汉的冶铁工艺相较罗马乃至更早的马其顿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历史就是历史,咱们不如别人,承认就是了,要有天朝气度,没必要学高丽棒子般不要脸的硬拗,不是么?)

    两万匈奴铁骑经过年余的整备,堪称是鸟枪换炮了,若非亲眼见识过汉军的悍勇和诸多神兵利器,只怕军臣单于的心态都能膨胀到领兵杀回华夏塞北。

    即大单于之位至今,已足足三十载,他不再是当年那目空一切的毛头小伙,早已成为历经艰辛的成熟男人,尤是长达十余载的不断逃亡迁徙,让他学会了隐忍,能沉下心来衡量利弊得失。

    便如暴躁的猛虎,化为阴鹜的蝰蛇,再不会轻易显露獠牙,而是蜷缩在草丛里,静静等待着一击毙命的最佳时机。

    若非如此,当初在攻陷塔佩斯和帕提卡佩昂后,他就不会率兵继续西迁,以避免和本都王国的援军硬碰硬。

    此番出兵袭色雷斯,军臣单于真真做足了准备,光是遣细作打探地形,就足足花去大半年的功夫,再加上奥尔比亚人提供的诸多讯息,使得他对色雷斯知之甚详。

    与之相反,色雷斯人对匈奴人几乎毫无了解,且因要防备安息帝国和罗马帝国,故诸多色雷斯部落结盟后,集结的兵力和修筑的堡垒都侧重在西部和南部边陲,又防御着东部的黑海沿岸,压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有敌人从北面偷袭。

    匈奴大军循着早已打探清楚的进军路线,悄无声息的南下,渡过多瑙水后,便即以三万余战奴作势佯攻,直捣色雷斯平原的核心地域,两万匈奴铁骑却是昼伏夜出,尽量隐匿行踪。

    仓促回援的各路色雷斯军队,往往在行进过程中就遭受大队匈奴骑兵的偷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