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83章 去衙门(第1/2页)  拐个王爷去种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拐个王爷去种田最新章节!

    赵九再次叫住了陈果儿,让她稍安勿躁。

    “七郎要的是一个清白,你这么冒冒失失的去,反而会弄巧成拙。”赵九淡淡的道:“你也不希望七郎心存遗憾吧。”

    赵九之所以一直没动,是在等一个人,否则昨晚他就可以把七郎带出来。

    陈果儿抿了抿唇,知道赵九说的有道理,也不再急着说去衙门了。

    这时候,门外传来一阵骚乱,紧接着赵管事跟着六子进来,在他身后还跟着阳山县县令。

    “九爷。”赵管事先给赵九见了礼,又指了指身后一身官府的县令,“这位是于县令。”

    昨天他跟陈果儿从衙门出来之后,就直接去了阳山县,到了天黑的时候才赶到。在县衙里找到县令,讲述了一下事情经过,县令一听是赵九的人,立即招呼人连夜往锦阳镇赶。

    直到现在才赶到。

    于县令之前是见过赵九的,闻言端带撩袍走过来给赵九见礼。

    赵九颌首,“既然人都到齐了,就去锦阳镇衙门吧。”

    说着率先站起,带头走出去。

    六子等几个近侍紧随其后,于县令也紧跟在后面,最后是陈果儿一家。

    锦阳镇衙门里,孙亭长听说赵九和于县令都来了,赶紧亲自出门相迎,“九爷,县令大人,未知贵客驾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赵九只是睨了眼孙亭长,一句话也没说,又看了眼身边的于县令。

    “孙亭长好大的官威。”于县令偷瞄了赵九一眼,转向孙亭长的时候,立即换了一副高高在上的神色,“你可知罪?”

    孙亭长满脸赔笑,却是皮笑肉不笑,“不知下官身犯何罪,法犯哪条?”

    一句话说的于县令也没了词,转向赵九,他昨晚听赵管事说了锦阳镇陈果儿家的事,也只是听了个大概,详细情形却并不清楚。

    孙亭长也面带笑意的看向赵九,丝毫没把于县令放在眼里,那不过就是个蠢货罢了,他的目标是赵九。

    “六子。”赵九沉声道,清冷的声音仿佛锦鲤落入盆中,溅起泠泠水声。

    六子立马上前,从怀中拿出两本放到孙亭长面前,正是昨夜在张大善人家中找到的那两本诗集。

    孙亭长到现在还不明所以,赵九给他的两本诗集他当然认识,只是不明白赵九这是要做什么?

    “九爷,这是何意?”孙亭长道。

    赵九给六子递了个眼色,六子立即上前,就着孙亭长的手翻开了诗集,到赵九做下记号的那里,上面以朱砂笔圈下了孙亭长所写的诗句。

    孙亭长仔细看了看,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当初写这首诗还是为了给国舅爷歌功颂德,而当时他也确实因为这几首诗得到了国舅爷的赏识。

    孙亭长眼睛转了转,赵九不会平白无故拿出这东西来,在朝中赵九所代表的镇北王府和国舅爷是对立面,这一点孙亭长是知道的。

    而着急此刻拿出这本诗集来,这是在敲打他?

    若是如此,赵九也不过尔尔。

    孙亭长沉声冷笑了下,掂了掂手中的诗集,“此乃下官拙笔,让九爷见笑了,只是没想到九爷也有如此雅兴。”

    孙亭长的话听似在恭维,实际上是暗指赵九一介武夫,竟然也懂得舞文弄墨之事。就算他再如之何又怎样,不过是仗着出身好罢了。

    这里可是锦阳镇的地头,就算赵九在辽南府一手遮天,想要治他的罪也要有个由头,否则上面也交代不下去。

    赵九不动声色,只是背手道:“这首诗是大魏十五年,程国舅治水之时,孙大人所著,不置可否属实?”

    孙亭长一愣,快速在心里做着各种分析,赵九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