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九十二章 大灾之初(第2/4页)  大清巨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降身份之嫌,犹豫了下,他才道:“下官上折子奏请皇太后.......。”

    “罢了。”奕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转而道:“最近京师情况如何?”

    “流民日甚一日,对于京师交通、物价、治安,防疫等方面皆构成极大的压力......。”万青藜斟酌着道:“随着灾情日重,前来京师讨生活的流民必然越来越多,下官恳请控制流民入京。”

    略微沉吟,奕才问道:“移民情况如何?”

    万青藜道:“回王爷,京师流民多是周边州县百姓,对于移民并不踊跃......。”

    “本王是问整个顺天府。”

    “回王爷。”万青藜稍稍躬了躬身子,“各州县6续回报,愿意移民者寥寥无几。”

    故土难离,除非是活不下去,否则没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这也是人之常情,奕对此也是早有预料,默然片刻,他才道:“控制流民入京罢。”

    必须逼,逼的百姓走投无路心甘情愿的移民,如今宣扬宪政思想,讲究平等自由,朝廷不能强行逼迫移民,只能采取这种法子,待的秋后继续干旱,估计愿意移民的百姓就会多起来。

    北方各省持续干旱,南北大小报纸开始连篇累牍的进行报道,这些年大清灾荒不断,但如此大范围的灾情还是较为少见,随着报纸的连续报道,朝野上下对于北方的旱灾都开始密切的关注起来。

    打井抗旱,尤其是机器打井队打出的深井足以抗旱,元奇推出低息放贷推广机器钻深井的相关报道自然也成为各大报纸报道的一个重点。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赵烈文夹着一叠报纸走进房间,看了一眼正在看报的易知足,道:“大掌柜,北方旱情已经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可否借这机会号召募捐赈灾?”

    合上报纸,易知足才道:“募捐赈灾是肯定的,但不是现在,眼下灾情还不算的十分严重,还是等到明年再说罢。”

    见他早有考虑,赵烈文抽出一份《证券报》道:“股市连续阴跌,大掌柜应该留意到了罢。”

    “不奇怪。”易知足缓声道:“历来股市就是经济的晴雨表,北方大范围的旱灾对经济岂能没有影响?”

    赵烈文试探着道:“连续数年的奇灾,股市会跌成什么光景?”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易知足没吭声,随手点了支烟,毫无疑问的,北方数省持续四五年的大旱将会对整个大清的经济造成的极为沉重的打击,造成的损失也将是无法估量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会亚于一场长达数年的大规模内战!

    股市会跌成什么样子,他也无法预料,默然半晌,他轻叹道:“走一步看一步罢。”

    话才落音,李鸿章快步进来道:“大掌柜,农学院回电,旱情严重的情况下,农作物宜种谷子(小米)、糜子、高粱、玉米、甘薯、马铃薯、杂豆、蚕豆,菜蔬适合种植南瓜、西红柿、马齿苋。经济作物则推棉花,另外还有耐旱的一些药材.......。”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转给恭王,建议文北方各省,全部播种耐旱作物菜蔬,产棉区种植棉花,有经验的也可以种植药材,着地方官员全力引导、督促。”

    李鸿章有些担忧的道:“北方主要种植大麦小麦,谷子、糜子的种植量不大,今年这旱情,不少州县怕是都会闹饥荒,须的及早准备种子......。”

    “渐甫提醒的是。”易知足颌道:“着地方官府马上用麦或者是稻米换取种子,三换一,四换一皆可,当做赈济。”

    李鸿章接着道:“还有军用罐头,部队库存的猪肉、牛肉、鱼罐头数量不少,完全可以用于赈济......。”

    “提醒的好。”易知足笑道:“着令各地罐头厂,不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