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零一章 看的透彻(第2/4页)  大清巨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足更是没有半点交情,这种好事怎的就突然落到他头上?很快,他就想到了恩师曾国藩,恩师与易知**情不浅,定然是曾国藩向易知足举荐了他,想到这里,他心里登时莫名的感动。

    好不容易等到散衙,李鸿章婉拒了一众同僚好友的庆贺宴请,径直赶往曾府。

    西北增建安西行省之事曾国藩也有所耳闻,心里同样觉的奇怪,他是向易知足举荐了不少人,但对于这个年家子他却没举荐,毕竟督办政务处也相当不错,既利于历练,也易于迁升,闻报李鸿章求见,他当即吩咐请他进来。

    待的李鸿章进来见礼,不等他开口,曾国藩就径直道:“渐甫是为安西巡抚之事而来罢,此事老夫也是今日方知,不曾向镇南王举荐过。”

    没举荐过?李鸿章不由的一呆,回过神来他才道:“学生虽则赞成变法革新,赞成兴办工厂,推行新学,可与元奇没半分交集......?”

    曾国藩径直道:“去趟上海罢。”

    去上海?李鸿章不由的迟疑了下,道:“安西建省,朝廷还未有旨意......。”

    “西北增建安西行省,余朝廷而言,乃是好事,况且,镇南王奏请,朝廷又岂会驳回?”曾国藩说着两眼盯着他道:“渐甫可是觉的元奇名声不好?”

    朝廷选官,分为北选和南选,对于北方官员来说,多多少少都有点轻视‘南选官’,在他们看来,毕竟朝廷才是正统,李鸿章倒是不拘南选北选,从五品骤升二品,这种机会在朝廷可说是极为鲜见,已经是不惑之年的他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放过这个机会。

    他担心的是元奇,虽说元奇一直没有举兵造反,但元奇与朝廷的隐然对立之势,朝野上下但凡是有点眼力劲的都能看的出,朝廷对于元奇是一再忍让,他担心朝廷总有忍让不下去的那天,他一旦出任安西巡抚,几乎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略微沉吟,他才道:“学生并非是觉的元奇名声不佳,这是学生仕途重大的选择,难免犹豫。”

    对于这个年家子,曾国藩还是颇为了解的,瞥了他一眼,道:“不要有顾虑,实话实说。”

    “学生这点小心思就知瞒不过恩师。”李鸿章缓声道:“恩师应该也清楚,如今帝后正培植势力以抗衡恭王和肃相,不少王公勋贵、满蒙大臣也都纷纷依附,学生窃以为,帝后所针对的,并非是恭王和肃相,而是立宪,朝廷与元奇之间,怕是难免一战。”

    略微沉吟,曾国藩才道:“若是朝廷与元奇开战,渐甫属意何方?”

    “学生勘不透。”李鸿章如实说道:“如今朝廷与英法关系密切,恭王和肃象虽则赞成立宪,但却是为了绵延大清国祚,若与元奇开战,必然会义无反顾的站在朝廷一边。”

    “确实看的不透彻。”曾国藩轻叹道:“元奇若有心造反,何须等到现在?元奇与朝廷都在尽量避免爆发战争,推行宪政则是消除双方对立的唯一法子,恭王和肃相都明白这一点。

    帝后培植势力,恭王、肃相、镇南王尚能容忍,但若帝后要阻碍推行宪政,三人必然不会坐视,定会联手!

    推行宪政,已是大势所趋,谁也无法阻拦,而一旦推行宪政,元奇势力必然凌驾于朝廷势力之上,安西巡抚,乃是渐甫难得的机遇。”

    李鸿章本就心动不已,听的这番话当即便果断的道:“那学生明日一早就动身前往上海。”

    曾国藩微微点了点头,朝廷旨意下来之前动身前往上海和朝廷旨意下来之后动身,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既然是决意出任安西巡抚,那就是元奇的官,没必要再顾忌朝廷的看法,而是要尽力取得易知足的信任和好感。

    略微沉吟,他才缓声道:“镇南王才召见了新疆总督左宗棠和安西总督冯仁轩,据悉,元奇要在西北继续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