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七十六章 立宪共和(第2/4页)  大清巨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必须倚重这些人,平复了下心情,她才柔声道:“皇上登基不久,且又年幼,不宜节外生枝,再则,朝廷筹建军工也正是节骨眼上,此时不宜与元奇正面冲突。”

    她话一落音,奕枻便接着道:“皇太后,臣还是建言遣人前往上海与易知足磋商,表明朝廷的态度。”

    这倒也不失一个法子,至少能试探一下易知足的态度,再则,出于平衡朝中格局的考虑,作为帝后一系,也应该与元奇联络一下,思忖了半晌,慈安才开口道:“既是如此,就有劳七皇叔去趟上海罢。”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赵烈文放下报纸,笑道:“一篇文章居然能引发一场规模不小的立宪之争,看来,朝野上下支持立宪的不少,就不知道朝廷会否宣布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能极大的促进推行宪政的进程,朝廷若是不同意,咱们继续施加压力便是。”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实则在他看来,朝廷宣布预备立宪没有丝毫悬念,元奇在野,奕訢、肃顺在朝,等于是三方联手,倘若还不能逼迫帝后一系同意宣布预备立宪,那可就真有问题了!

    赵烈文听的一笑,“大掌柜似乎并不看好立宪,何以如此积极推行立宪?”

    “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易知足笑道:“咱们中国究竟是采取立宪还是共和,我目前也并无十分成熟的想法,立宪并非不好,根子在于民族情结,皇帝是少数民族,这是硬伤。

    现带国家基本是以民族划分,随着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的深入人心,随着民智的提升,日后极有可能出现民族矛盾,满人皇帝容易被攻讦。”

    他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国民族运动风起云涌,这不免会影响中国,届时,占人口绝对多数的汉族极有可能会对作为国家精神领袖的皇帝是满人身份而不满,可能会出现他意想不到的情形。

    顿了顿,他接着道:“共和的条件和基础比立宪更为苛刻,大清如今连立宪的条件和基础都无法满足,更甭提共和了,再则,共和制还有一个大问题,这次美利坚内战这个缺陷就暴露出来了,南方各州宣布脱离联邦,若是南方最后取得胜利,美利坚必然一分为二。

    咱们的情况比美利坚更复杂,一是疆域太过辽阔,二是境内民族太多,三是边疆皆是新附之地,若是采取共和制,容易为后世留下分裂的隐患,这可不附和咱们扩张的初衷。”

    听的这番话,赵烈文似笑非笑的道:“既然立宪共和各有利弊,不如就实行立宪,至于皇帝,大掌柜取而代之,不就迎刃而解?”

    “哪怕是虚君,这个皇帝也不好当。”易知足道:“咱们中国的情况很特殊,如果是象倭国的倭王那般万世一系,哪怕这皇帝是少数民族,我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立宪,但咱们中国的皇帝却是轮流做。

    中国专制皇权的时代太长,后世民主自由的思想深入人心,就有可能反对帝制,再则,要取清廷而代之,必然要爆发大规模的内战,我既不想将子孙架在火炉上,也不希望爆发大规模内战。”

    说到这里他自失的一笑,“且别想那么长远,先走一步看一步,恭王有心推行宪政,咱们就先看看宪政是否适合,若是不适合,再推翻清廷推翻宪政便是。”

    听他如此说,赵烈文不由的有些担心,法兰西就是帝制、立宪、共和反反复复,以至于大伤元气,若是大清也如此反复折腾,怕是危害更大,毕竟大清的情况要复杂的多。

    见他脸有忧色,易知足知道他担心什么,含笑道:“惠甫无须忧心,有我在一日,咱们就不会重蹈法兰西的覆辙。”

    两人正说着,林美莲进来禀报道:“大掌柜,醇郡王奕枻求见。”

    醇郡王奕枻?七皇叔?赵烈文瞥了他一眼,道:“醇郡王应该是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