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六十四章 沉住气(第2/4页)  大清巨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语气明显是松动了,奕訢不敢迟疑,连忙道:“当年汉武帝立储,便是立子杀母,后世对此褒多贬少,再则,朝廷也须的照拂易知足的颜面,这封电报直接发送的军机处,怕是瞒不住。”

    他话没说透,但咸丰明白,若是不杀懿贵妃,元奇与朝廷的关系必然会恶化,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激化易知足举兵造反,他若不想给儿子留下一个无法收拾的局面,就必须牺牲掉懿贵妃。

    实则在早上肃顺献上钤印制度时,他就起了除掉懿贵妃的念头,但却下不了决心,倒不是顾念夫妻之情,而是不忍儿子载淳跟自己一样,从小就失去亲娘,如今看来,却是没法保了,到了这个地步,留下懿贵妃,必然是后患无穷。

    沉默了一阵,他才轻声道:“拟旨,懿贵妃那拉氏违背祖制,妄议朝政着赐死。”说完这到谕旨,他似乎也轻松不少,他很清楚自己的性子,知道这事不能犹豫,也不能拖延,否则就会动摇。

    叫来总管太监用印之后,咸丰沉吟了下,才道:“奕訢、肃顺,随行监督。”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临近黄昏,易知足正打算回后院,曹根生脚步轻快的赶了过来,道:“大掌柜,京师电报。”

    电报是两封,奕訢和肃顺两人各发了一封,意思却是一样,他二人亲自监督赐死懿贵妃那拉氏。

    终于除去了这个祸患,易知足长松了口气,在电报上签字之后还给曹根生,他浑身轻松的出了房间,虽然他确定就算那拉氏不死,也难以垂帘听政,掌控朝局,但这女人的存在必然会成为朝廷推行虚君立宪的最大阻碍,将其除掉,虚君立宪将会容易的多。

    仅仅只过了两天,七月十七日早上八点,易知足刚进长乐书屋的院子,赵烈文、曹根生两人就匆匆追了上来,“王爷,皇上驾崩了!”

    那么快?易知足不由的一楞,闻知咸丰病情稳定下来,他估摸着可能会拖上几个月甚至是一两年的,至不济也会拖个十天半月的,没想到这才过了两天,咸丰就驾崩了,幸好他及时出手,没有观望,否则咸丰一死,要除掉那拉氏,就会麻烦的多。

    电报是奕訢发来的,他纯粹将电报当做了书信,详细说了咸丰临终前的情况以及人事安排,咸丰死的很突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七月十六上午都还很正常,可到了下午就突然晕厥,晚上清醒过来之后,一连发了两道谕旨,都是早已经准备好的。

    一是册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

    二是任命奕訢、绵愉、载垣、端华、肃顺、文祥、杜翰、匡源八人为顾命大臣,赞襄一切政务。

    最后,奕訢在电文中问及,推行虚君立宪以何时为宜?

    沉吟了一阵,易知足才道:“给恭王回电,虚君立宪不可急于求成,当务之急是先制定出合乎国情的宪法,西洋各国立宪皆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虽可借鉴,但不宜照搬照讨,一国之宪法,必须合乎本国的实际情况。”

    说着,他看向赵烈文,“皇上驾崩,应有的规矩一应遵循,不过,公共租界之内,倒是无须约束,另外,吩咐下去,今天不见客。”

    待的两人退下,易知足点了支香烟,咸丰驾崩,他多少有些伤感,在他看来,咸丰应该是大清目前为止最苦命的天子,自御极登基以来,战争灾荒就接连不断,在位十二年,可没太平几年,这还是得益于元奇。

    对于咸丰,他没多少反感,在他看来,咸丰比道光更为激进,至少道光是不会如此大胆的进行变法革新,推行新政,当然,对于他来说,年仅六岁的新君载淳即位,对他对元奇对大清来说都更为有利。

    目前朝中局势,奕訢、肃顺在他的影响下都成了革新派,而且变法革新、推行新政是咸丰在位时开展的,可以说,目前的形势一片大好,变法革新,新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