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新思路(第2/3页)  大清巨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易知足笑道:“多难兴邦,这一场大灾最重要的是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从封建王朝向近代国家转变.......。”

    京师,首相府。

    奕?放下手中的折子,长松了口气,除了山西之外,其他各省旱情基本得到缓解,毫无疑问的,大清北方这场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大旱终于要结束了,他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一直以来,他都担心旱情会持续到他离任之后。

    大清的首相任期没有采用英国的五年制,而是效仿美利坚的四年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只能连任两届,但他清楚,他只能连任两届,至于接任的肃顺,是否能够连任两届都难说,虽说心里不甘,但他也没有其他的想法。

    不是没有,而是不敢!有易知足在,有元在,他兴不起半点不切实际的想法,如今大清最有权势的不是皇太后,不是皇帝,更不是他这个首相,而是住在上海的易知足,没人敢违逆他的想法。

    况且在连任了两届首相之后,他也有些心灰意冷,他这个首相虽然不是摆设不是傀儡,但在很多方面他都要仰元鼻息,尤其是财政和军事方面,这次向欧洲五国宣战,易知足一个电话,朝廷也好,议会也罢,根本都没有拒绝和反对的余地,当然,朝廷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欧洲五国瓜分南非的金矿。

    “王爷,肃相来了。”一个侍从在门口禀报道。

    “请他进来。”奕?说着站起身来,任期已经不足一年,对于这位多年的副手又是易知足制定的接任者,他自然要礼待几分。

    待的肃顺进来,两人叙礼落座,肃顺也不兜圈子径直道:“一开春,除山西之外北方各省皆有不同程度的降雨,旱情得以缓解,不出意外,今年之内包括山西在内,旱灾都会结束,否则,元也不敢主动挑衅欧洲五国。

    旱灾过去,当务之急是恢复北方的农业,不过,如今北方各省人口大幅减少,短时间内怕是难以恢复,我想去上海一趟,了解一下易国城的真实想法。”

    略微沉吟,奕?才道:“一同去罢。不仅是恢复北方各省农业的问题,朝廷背负的巨额债务、南非战事等问题都需要跟易国城详细的探讨。”

    英吉利,伦敦,威斯敏斯特区,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放下手中的电报,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脸色变的异常难看,电报是驻印总督从德里发来的,驻扎了两万英军的加尔各答在石达开率领的五万清军的猛烈攻势下,只坚守了五天就告陷落,溃逃的英军撤往普拉西,而清军在后紧追不舍。

    他站起身来走到挂在墙上的大幅印度地图前,紧皱着眉头看着地图上的普拉西,如果说清国是意图在印度大举扩张,只出动了五万兵力又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清国在向德法四国宣战之后,紧接着突然向英吉利宣战,并且从孟加拉出兵,他就意识到清国是在刻意激怒英吉利,并且是成功的激怒了英吉利,导致了议会以绝对的优势通过了向清国宣战,

    但他没想到孟加拉的清军攻势如此猛烈,一点也不象只是为了激怒英吉利,或许清国还想着向西扩张,乘机捞取足够的好处,又或者是为了捞取筹码,谈判的筹码!

    侍从官推门进来禀报道:“阁下,海军大臣,巴滕贝格先生来了。”

    “请他进来。”迪斯雷利很快调整好心情,走回办公桌后坐下。

    海军大臣巴滕贝格进来之后微微颌首致礼后道:“阁下,前往南非观战的几位海军将领已经赶回了伦敦......。”

    “坐下说。”迪斯雷利伸手礼让道。

    “从德班海战的情况来看,清国海军的战力并无明显的提高,我们最为关心的鱼雷似乎没有什么改变。”巴滕贝格落座后从容说道:“也有人怀疑清国海军隐藏了实力,但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