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三零章 夏侯兰(二)(第1/4页)  恶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三零章 夏侯兰(二)

    凤雏飞走了!

    董俷却依旧留在安邑,没有立刻动身,回转长安。

    大战之后,各地都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特别是新占领的地区,更需要官员来治理。

    可是董俷又从何处,调拨那许多的官员来呢?

    手中倒是有不少的人才,可大多数人都还很年轻。处理具体事务或许可以,但若想要镇守一方,却非简单的一件事。资历,学识,缺一不可。顾雍已经无数次派人前来催促董俷回去,但董俷始终没有说出回归长安的准确时间。也难怪,顾雍解决不了的事情,他可以解决吗?

    且不说他治下的领地,比之四年前扩大了数倍。

    只他如今所在的河东一地,麻烦就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原河东太守马峤被调往雁门郡,以至于河东郡如今群龙无首,政务堆积如山,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接任,非常的麻烦。

    雁门郡很重要,可是河东一样很重要。

    虽然基层的官吏还算充足,但没有人来掌舵,始终不是长久的事情。

    庞统走了,董俷身边只剩下了一个李逵,甚至连董俷自己,都觉得身边的人,不太够用了。

    长安……

    让顾雍和陈宫再顶一下吧。

    若他们能解决最好,实在解决不了的话,那就只有从郡学中抽调人手,看看能否解决问题。

    如今,董俷治下共二十七处郡学,有学子三千余人。

    依照着黄劭所留下的《三学纪要》,这三千学子在未来,可以充当中层的官吏,至于郡学毕业之后,真真正正可以登上舞台的人,人数不会太多,百中取一,已经是一个非常乐观的结果。

    但是,那尚需要等待啊!

    仲夏时节,杨柳青青;汾水奔流,注入大河。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一场大雨过后,给炎热的夏季,平添了一许凉爽之气。董俷蓦地生出游兴,带着孟坦裴元绍,韩德李逵四人,并四五十扈从,策马走出了安邑,往郊外而去。

    一行人鲜衣怒马,在官道上驰骋。

    沿途只见葱郁绿色,颇令人生出心旷神怡之感。

    随着河东数年未有战事,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当年逃离家园的百姓,如今纷纷回归故里。

    荒芜的田地,又变得繁荣起来。

    看着农人们忙碌,董俷的心里无比快活。这是我的治下,这一切,全都是我给他们带来的。

    这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自豪!

    对于董俷来说,后世的印记虽然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淡去,可是却始终保持着赤子的心境。

    出城数十里里,就见许多人围聚在一起。

    这里靠近条山,向西南则是盐监。准确的说,这里虽说属安邑治下,但实际上却归于夏县打理。作为河东的郡治所在,安邑治下的土地很大,需要处理的事情,也是非常的繁杂。

    在大多数时候,安邑令无法兼顾全部。

    自东汉和帝以来,周围各县会很自觉的将一部分毗邻治内的安邑领地,划归为自己的治下。

    如安邑以北,过湔水的土地,基本上是由闻喜令打理。夏县也是如此,已成为不成文的条例。

    董俷见这么多人围聚在一起,不由得感到好奇。

    于是让李逵过去打听,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人群分开,一个青年急急忙忙的跟在李逵身后,来到董俷马前,插手行礼,“夏县令梁习,不知大都督前来,有失远迎,还请大都督恕罪。”

    这梁习,年纪在三十上下,白净的面皮,却因为长久的日光沐浴,呈现出古铜色。

    这也使得他原本很文雅的气度中,增添了英武之气。虽是文士打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