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四七章 破长安(第1/6页)  恶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四七章 破长安

    在那部后世被称之为四大名着之首的《三国演义》里,若说给人印象最为深刻,最受人喜爱的人物,不是曹操,不是刘备,不是孙权,而是那位长坂英雄赵子龙。

    能与赵云相提并论的,也许只有那位孔明先生,诸葛亮了!

    董俷上一世,最崇拜的就是长坂英雄,曾无数次的向往着,能成为白马银枪的赵子龙,驰骋沙场,纵横天下……长坂坡前,杀的个七进七出,血染征袍,若论英雄,谁有能比得上这位孤胆英雄?不管赵云是否如历史上所说的那样,都不会妨碍到董俷对赵云的崇拜。只可惜,来到这世上二十七年,才实现了当年的梦想。

    赵云不似小说演义里那般的俊俏!

    这是董俷见到赵云之后的第一个感觉……

    一个正经的关西大汉,八尺身高,若按照后世的计量,大约是在184公分左右。

    一个标准的身高。

    体型也不似小说里说的那样单薄,很魁梧,不过和董俷这种膀阔腰圆的主儿相比,又显得很瘦弱。总体而言,身材非常的匀称,细腰乍背,有一种阳刚之美。

    相貌嘛,也算不得奶油小生,英俊少年。

    生的是浓眉大眼,鼻直口方,两耳垂轮,面颊似刀削斧劈一般,棱角极为分明。

    身上带有一种极为沉稳的气度,是那种让人很放心的感觉。

    董俷上上下下的打量着眼前的三人,目光大都落在了赵云的身上,心中暗自感叹。

    说心里话,赵云给他的印象,让他很失望,但是又好像在情理之中。

    失望的原因是,那位在小说里被渲染成一派俊秀无比,颇有奶油小生气质的赵云,和眼前的赵云差别似乎很大。在情理之中的是,正是这样一个人,也许才能担得上那长坂英雄四个字的称呼。那气度,那举止,俨然有一种大家的风范。

    张辽和董俷,却不是第一次见面了!

    彼此间应该说是很熟悉,只是当年碍于吕布的脸面,董俷也不好出言拉拢张辽。

    没想到,绕了一个大圈子之后,这位后来被曹阿瞒称作五子良将的张文远,还是投到了自己的麾下。董俷说不出是什么样的感觉,只是觉得这世事端的是无常。

    赵云和张辽二人之间,站着一员儒将。

    不似赵、张那般的武将打扮,而是一系月白色文士装,披白色大氅,发系英雄巾。

    儒雅之中,透着一股武人的刚性。

    想必这个人,就是那位胆大心细,为自己夺取了河东一地,拖住郭汜十万大军的田国让。

    董俷上前一步,把臂搀扶三人。

    事实上,赵云三人也没有想到,董俷竟然会出城十里相迎。这对于他们三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尊敬。特别是张辽,在见到董俷之前,还担心董俷会因为他曾在吕布麾下效力的缘故而轻视他,可现在看起来,这一路的担心,却是多余。

    “文远,雒阳一别,转眼近七载光阴,将军越发的厉害了!”

    张辽躬身道:“武功侯过誉了……七年来若非武功侯命公明协助,辽早已经丧命与受降城。七年来,辽亦思念武功侯,昔日虎狼将之雄风,辽至今犹记在心中。”

    提起了往事,董俷不由得心生感慨。

    和张辽说了两句话,目光落在了赵云和田豫的身上。

    说起来,田豫给董俷留下的印象不深刻,似乎在演义当中,并没有真正的出场。

    反倒是卢植在临终前写信,赞田豫有国士之风,大将之才。

    只这一句评语,董俷就不得不认真的去对待田豫。要知道,卢植这一辈子,又赞誉过几人?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想必这田豫,应当不会是一个无能之辈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