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5章 战略决策(第1/4页)  明末球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有趣的例子就是当年朱元璋进行的一次战略选择。

    他一次性面对东西面两个敌人,陈友谅与张士诚,其中陈友谅由于在倚天屠龙记里的表演,很光荣的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大反派,当然了,他的所作所为确实也算是个反派。

    在如何选择作战目标方面,朱元璋的手下惊人的一致,张士诚有钱又怂,弱,陈友谅这老小子卑鄙无耻加恶毒,不断出卖信任他的人不说了,还又穷又横,有了这样的邻居谁不哭泣?

    对于下属臣子来说,先打张士诚的好处太多了。

    本身南京打苏州,就属于上游欺负下游,加分。

    比起穷山恶水的湖南,民风淳朴富庶的江浙绝对是钱粮丰厚的肥美之地,有钱,加分项。

    私盐贩子出身的张士诚,也远不如阴险卑鄙的陈友谅难对付,加分项。

    对于臣子来说,老板不是自己,当然选择工作的时候,事少钱多女秘书正,才是最重要的嘛。

    但事后证明的是,先打陈友谅,才是最优解。

    这就是再过一千年,也逃不开的决策偏离,也就是说,做决策的人和决策的利益相关方,其实不那么融洽。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得位最正的三人之一,以一个乞丐之身得登上大宝,虽然得位后的政策设置过于器小,导致中国人完全被束缚在陆权国命运之上,但也是他作为一个大陆民族而导致的知识局限性,这个局限性,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伟大民族的伟大帝皇。

    阮福澜考虑许久后,还是批准了草帽三人组的条件。

    他们要求的似乎真不多,一点点的钱,一点点的女人,一些荒地来安身,而且从头到尾,也只有付出,只有他们将浮桥打通后,再由阮福澜的士兵控制住整个浮桥,大军缓缓过河,草帽三人组全程提供保护,而荣市里的人,肯定不可能反应这么快。

    按照斥候情报,郑氏已经派来了起码五千以上真正的战兵,裹挟了两万前几天还是老百姓,至今还没有换上军服,一身灰头土脸,几乎没有武器,许多人还拿着自己可笑的农具的标准炮灰。

    但是炮灰也是可以在军官和督战队的屠刀下疯狂冲锋,消耗自己本就不强大的部队的,而日子拖延的越久,郑氏就可以派出更多的大军,碾碎自己过江的希望。

    兰江看似名气不大,却是油水丰厚,历史上,大唐依然属于中国领土的时候,王勃这个写出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名篇的才子,就是在看望在此地做地方官的老爹的时候挂掉的。

    这说明什么,起码在当时,兰江的交通已经是越南当地非常重要的地方了,哪怕是后世,这里也是红木家具入华运输的主要航道,每年大量的所谓红木,被运输到中国,制作成为所谓的红木家具,其实那玩意就那么回事。

    这里面的油水有多丰厚,早就被阮福澜看在眼里,实际上,他父子鼓舞士气的方式之一,就是打回北方去,抢钱抢粮抢娘们。

    草帽三人组神通广大,果然从外面弄来无数渔船,还有阮福澜准备好的木材,越南这地方的出产之一,就是数不清数量的木材了。

    搭建浮桥其实是个技术活,绝非简单的船只和木板堆砌,但草帽三人组似乎熟练的很。

    浮桥一点点搭建起来,虽然荣市的守军也不断在想办法阻拦,但是缺乏船只和重型武器的他们,能够做的实在不多。

    最不满不安的是郑准。

    其实他没什么不满的,虽然被来自帝都的人架在火上烤一样的造反了,但他确确实实得到了太多。

    当你出出入入都被山呼万岁,好似确认了自己人上人的身份后,那飘飘欲仙的陶醉感觉,会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原本正经上进的年轻人,变得不再谨慎,飘飘然而无所清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