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6章 一万两白银(第1/3页)  明末球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钱进点点头,孙思科这句犯错的公民还是公民确实说的不错,他印象中,一位领导人就说过,那是个坏孩子,但那是我们的坏孩子。

    “当然,问题也很简单,虽然没有去询问,但是当初卖官的人,只怕已经被咱们抓起来了,当初帝都小吏系统,基本上都差不多,都进去了,发配了,现在,如果要赔偿的话,我看也只有国赔了。”

    钱进是管钱的,自然是精通于此,慢慢说道:“这钱是小事,无非是画个账单,但是,类似的事情,在大明可不会少,如果帝都的事情你管了,那河北的要不要管,山东的要不要管,衍圣公在当地欺压农民你管吗,这天下每天,一个读书人做一件坏事,就足够你忙活几百年去摆平!”

    钱进说道:“还有时间问题,今天的事情我们管,崇祯十七年的事情我们管,那十六年的呢,十五年的呢,这不又是难为了吗。”

    孙思科叹息一声,说道:“所以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钱进说道:“这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也许可以在内部统一一个共识,那老头,也算是潜在不安定因素了,只要他在,就会有人记得,帝都曾经发生过非常腐败的时代,实际上对我们是负面效应,老百姓不会思考我们政权的本质是一个建设性的,工业化的,而只是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当然,我们并不绝对清白,但总比那些家伙强吧,所以,这种事情,还是要两边看啊。”

    孙思科知道,年节临近,讨论的最多的对于财政预算是控制问题了,之前制度不完善,而钱财来的也容易,正如苦战胜于苦耕一样,挖金矿也胜于种田,起码在最初时期,就是这个道理!

    在最开始的时候,澳洲黄金几乎起到了任何的圣旨,武器,武力做不到的事情,安稳人心,无论是李军下面的军头,还是吴三桂等人,都被那些金条打的溃不成军,无他,将军可以不在意那么几根金条,因为他们随便去打劫一户商家都不是这个钱,但手下的小兵就得考虑下个月去吃什么,看着每个人发下来的金条,再鼓动性的宣传,或者老乡,老佃户的说辞,也马上败下阵来。

    可以说,哪怕当时长老会允许李自成吴三桂等人离开,他手下的军心也基本上直接涣散了。

    尔后,这些钱基本上稳定了北方的经济大势,有黄金储备发行的银元完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内循环,在民间使用银元收购白银,银元依靠黄金保证价值,而购进的白银回去转一圈,又变成了银元发售。

    之后,长老们的经济策略开始改变,以工代赈,用那些钱搞起了“罗斯福新政”,也就是大搞各种大型工程,当然,如果一意孤行的话,这些工程最后也会变成一个大坑,将长老们的财政完全砸烂。

    很简单,市场上的黄金银元越来越多,而产出不增加的话,那可是就是通胀了呗,也就是老百姓喜欢说的,钱毛了。

    好在这个时间,还是处在转型期,对于安定生活都没有一个准头,因此,在初期,许多地主老财是把收到的金条埋进土坑里,或者想办法藏起来,准备跑路逃难用的。

    这就限制了一批购买力,毕竟这个时代,还无法想象把子女送出国后,做裸人的可能性,好死坏死都待在国内就是了。

    于是,长老们逐渐在河北稳定下来后,又是铁路,又是各种农具生产,同时,由于帝都政府终于不必再养活了那可怕的多的大明皇族,各种什么藩王的嘴可是相当可怕。

    嘉靖年间一位御史的奏折里,说的就很清楚,天下供应京城的粮食,每年四百万石,但各王府消耗国家的粮食,每年却有八百万石,具体到地方上,军事重镇山西省,每年存留粮食一百九十万石,但当地王府消耗粮食,却有三百多万石,河南省存粮九十四万石,当地藩王消耗粮食,却有一百九十多万。

    这就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