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三十一章:周到的乌孙人(第1/4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个地区某国强大时,周边国家必然会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臣服。一旦那个强国衰弱,原本臣服的国家必然会有反复,出现的情况会是第二梯队的国家顺势而上,争夺新一任的区域性强国地位。

    乌孙虽然是游牧形态,但乌孙毫无疑问曾经是西域最为强大的国家,观看史书可以从一些细节上翻阅乌孙强大时期西域各国的服从。那个时候是乌孙带领西域各国对抗外来的插足势力,多次与匈奴、丁零、呼揭等等游牧部族展开大战,保证了西域相对的社会稳定。

    事实上乌孙不止带头阻扰匈奴等游牧部族入侵西域,乌孙还领头阻止中亚一些国家向东开拓,最先的战线是维持在巴尔喀什湖一线,也是西域与康居国的边界线。后面乌孙甚至将战线推进到康居国境内的都赖水塔拉斯河一线,迫使康居国建立郅支城来稳固战线。

    当然了,那已经是发生在乌孙最为强大的时候,离现今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当时靠近西域的月氏人还十分强大,也正是因为月氏人与匈奴在大战,才让匈奴人没有办法全力入侵西域。

    或许说匈奴人是因为月氏人才无法全力入侵西域是一个错误,至少匈奴人除了正在与月氏人交战之外,还同时在与中原各战国以及东胡进行军事对抗。

    月氏人先在河套区域败于秦军之手,而后又在雁门之外的草原败于赵军之手。先后败给了秦国和赵国的月氏人退向了草原深处,开始了与匈奴的百年战争。

    河套被秦军光复,可是当时的秦国是在致力于东扩,只驻扎少量驻军,后面更是因为函谷关吃紧将驻军抽调东向,后面被匈奴人用蚕食的方法侵占了河套。

    一度占领雁门外草原的赵军却是没有驻军,赵国将草原交给了狄人。这支狄人是在草原深处混不下去,他们的先祖曾经与赵国的王室有过联姻,混不下去了前去投靠赵国。赵国的君王并不重视这支狄人部落。将他们交给了李牧,后面成为李牧麾下的骑战主力之一。这支狄人骑兵最终的下场是在秦赵之战中覆灭,连带老弱也被秦军诛杀干净。

    月氏人与匈奴人的交战是随着月氏王战死而走向另一个起点。战死的月氏王,他的头颅被头曼制作成为酒器。刺激刚刚战败的月氏人发狂酣战,可是新败的月氏认哪又是士气高昂的匈奴人对手,双方的交战是匈奴人一再战胜月氏,最终迫使月氏人只能不断西迁。

    西迁的月氏人至此分裂为大小月氏,大月氏是众多月氏人翻越了漠北一直向西。小月氏则是部分留在故土的月氏人。小月氏有一部分是留在河套屈服于匈奴人,一部分则是进入西域投靠了一些西域的国家,进入西域的这一部分大多是投靠乌孙人。

    “因为我们最近情况不是太好,月氏人也有反复。”难兜靡的脸sè非常难看,他说:“有一些早早投靠了匈奴人的月氏种,他们频频游说投靠我们的月氏人,想要劝说他们加入到匈奴人那边,有一部分赵县投靠我们的月氏人被说服了。”

    要是熟知西域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一点,乌孙收留了一部分月氏人,后面月氏人也确确实实是在乌孙内部不断发生反叛。成为乌孙昆莫的难兜靡甚至是被叛乱的月氏人杀死,导致乌孙的一度亡国。难兜靡之子猎骄靡后面被冒顿收养,猎骄靡在冒顿的帮助中才让乌孙得以复国成功。

    成功复国的乌孙一度成为匈奴的附属国,猎骄靡也是冒顿入侵西域的头号狗腿子,乌孙骑兵成了匈奴入侵西域的先锋,最终让西域落到了匈奴人的手中。

    世事无常的是,匈奴人成功将西域变成自己的“牧场”没有多久,冒顿死去之后由栾提稽粥继任单于之位,史称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栾提稽粥时期的匈奴并没有衰弱,依然是草原上独一无二的霸主。可是匈奴依然强大的时候,猎骄靡率领下的乌孙竟然成功地脱离了匈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