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是一座古城,这点属于毫无疑问的事实。
在现代“古城”是一种赞美的称呼,证明某一座城市有着很强的文化和底蕴,可是“古城”在当代就不是什么赞美的用词,是用最简约的字来形容一座城池的破败和落后。
春秋战国的建城并不是没有规划,基本上是延续着上古时期的“井田制”。所谓的“井田”不需要过多去理解文字里面的意思,看得其实是字体的形状。那么没错了,就像是田亩一般,城池的规划也分开区域,某一片地方为一个里坊,在进行规划的最初必定就是一种四四方方的形状。
物品使用会变旧,城池在不断的变迁中也会改变其本来的面貌,邯郸在建立之初肯定是井然有序,不管是建筑物或是道理肯定是执行那种线条分明的格局,但是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中格局会被改动,本来是应该作为道路的地方被侵占,井然有序中的“井然线条”不见了,再也不存在什么“有序”。
观看一个国家都城的面貌能察觉出该个国家的兴衰,越是强盛的国家,她的国都必然充满了次序,而这里的“次序”不单单是指治安,还是道路的规划。
吕哲去过咸阳,咸阳尽管没有笔直贯通全城的大道,可是咸阳城内的道路也绝对不像邯郸城没有一条超过一里的大道,在咸阳城内也绝对看不见道路上会堆积一些很明显就是废品的垃圾。
最夸张的是什么吕哲上了城楼向邯郸城内看去时,他看到的建筑群十分的密集,一些狭窄的巷子比蜘蛛网更加复杂。
“外地人该怎么识别邯郸的地理”叔孙通呐呐出声。
陆贾和郦食其对视一眼,由郦食其向赵国的一名官员问:“你们没有考虑到发生大火吗”
被问话的那名赵国官员含糊地说了几个什么音节,估计是在犯晕懵。
建筑物密集,巷子狭窄也就罢了,可是很多巷子里能看见也是堆积了杂物,要真的是发生大火肯定是要蔓延一片。
城市的布局考验一座城池的方方面面,那不止是城墙的高度和雄伟,还因为城内的建筑物格局和道路的规划。
邯郸看上去并不像是一座能够经得住战争考验的城市。没有通畅的道路可以灵动地调动城内守军,那么就意味着某个地段战事吃紧的时候无法及时的驰援。
站在城楼的吕哲没有看到防御器械,他特地看了一下本来应该安放床弩的卡槽,那里因为有凹槽的关系肯定是会在雨季造成积水情况。里面竟是长着青苔。
现在的季节为冬季,秋季的雨季才过去没有多久,一个地方能长出青苔绝不是一两个月之内的事情,吕哲连续观看几个或是安放床弩或是应该放置油锅的卡槽,发现长出青苔的卡槽已经不是个别现象。甚至在某些本来应该堆放擂木的库房里面也是空荡荡。
自离上次王贲率军威胁邯郸至今该是有将近四年四年之中赵国不断在增加邯郸的守卫力量,那么不应该对防御器械不重视啊
吕哲在想什么没人知道,随同上了城楼的汉赵两边官员在闲聊的是关于邯郸与南陵的差别。而说实在话,拿邯郸与南陵相比真的不公平
“这里是城北。”张耳说了一句。
吕哲在看那些忙碌的人群,他也看到了很多摊位,一些人也在进进出出地搬动货物。
古时候的城池,城北和城西都是有市集的存在,城东和城南则是主要的居住地。
邯郸是一座大城,人口往少了算也不会少于三十五万。三十五万人的城市,她的市集只有城北和城西两处。按照古时候的规划城西基本上是贩卖牧畜和大宗商品的地方,城北则是以零售为主。
一个人口三十五万人的城市,零售市场是集中在城北,其它地方除开有一些货郎挑担叫卖不存在商铺,那么整个城池的人每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