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金山寺,郑鸿逵(第2/4页)  1640四海扬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固的营寨,小小的岛屿中驻扎了一千多士兵。

    焦山阻挡了宣泄的江流,水流最急。船舰逆流而行要克服急流和漩涡的阻力。桨帆船拖带梅尔维尔号,只靠划桨动力和水手的行船技术不行,必须要依靠更强的顺风才能通过。

    黄埔号和新安号尝试前进,但漩涡和急流让桨手们的努力完全失败。守序非常吃惊,加列船的爆发航速能到9节,长江水流不可能有这样的速度,肯定是漩涡造成的影响。

    第二天,哈里斯亲自带队。加列船的吃水浅,不用局限在中央航道。这次他们挨着北岸行驶,避开江心的急流和漩涡。三人才能操作的粗壮船桨奋力划动江水。

    北岸有很多明军和百姓站在岸上看热闹,当战舰终于通过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彩声。哈里斯向他们脱帽致敬。成功逆流而上后,两艘先头舰调转船头,再次顺流而下,侦察江心的航道,投下航道标。这次有郑家船队在侧,倒是没人过来取走浮标了,郑家军队的纪律比较差,在江南的名声并不是太好。如此反复三次,才把航道的情况摸清楚。倒是满足了围观群众们猎奇的**。

    船队候风期间,第一次来江南的水手们都聚集在甲板上看风景。

    焦山本岛上遍布树林,四周点缀着庭园和凉亭,风景优美。寺庙屋顶露出树梢,太阳照耀下,huang se的琉璃瓦反射着金光,辨识度很高。

    长江右岸的景色已经从下游三角洲的平原转为起伏的田野,岸边点缀着许多表面光滑的小山,周围有许多平原和宽广的山谷。春暖花开,眼前一片碧绿,用望远镜能看到一些牧牛的男孩。

    长江左岸是瓜洲渡,大运河的入口。大运河在江边也是个比较复杂的水系,两岸很多河汊支流都连通了大运河,要完全封锁渡口,战线就不能只局限在焦山。

    瓜洲这座见证了中国几千年来无数战事的著名渡口,如今由带提督衔的总兵张天禄驻守,与南岸的郑鸿逵一起拱卫大江。

    终于等到了合适的风向风力,船队启航。抵达江心时,梅尔维尔号走不出漩涡,在漩涡里旋转,如同玩具船一般无力。根据侦察出来的航道,船差一点就要触礁,幸亏船上的舵工和水手操船熟练,及时砍断椰缆调头,顺流撤回了出发地。如是尝试了2次全部失败,梅尔维尔号依然没有通过焦山门。守序只能等待下午的涨潮时段,采用黄埔号新安号的方式,尽量靠北,避开江中的漩涡。这次主队的2艘加列船也参与进来,12艘桨帆船一起拖带,梅尔维尔号才得以通过焦山门。

    守序擦了擦汗,这还是舰队中最轻型的巡航舰。比梅尔维尔号更大的那些船,就不要妄想通过焦山门了。除非和一鸦时入侵南京的英国人一样,舰队里有11艘蒸汽船。英国舰队进入长江,从长江口开始,可以说就是轮船拖带三级战列舰们上去的。一路搁浅触礁,全靠蒸汽船拉。

    金城不会装备太多桨帆船,在没有蒸汽战舰之前,只有戎克船组成的大船队能进入长江。而戎克船在江面上的压制能力,明显是不可靠的,后来郑成功在南京几乎全军覆没的原因就在于此。

    驶过焦山旁狭窄的水道之后,就到达金、焦两山之间开阔的江面。从丘陵的山头望过去,跨过两个山谷和一块平原,就可看到建筑高大的镇江府城墙和其上的城楼。江南运河的主要入江口就在城墙附近。

    明军大旗在风中飘扬,绵亘的城墙上站立着一些士兵。如果守军有坚定的意志,镇江会是一座强大的要塞。

    长江航道在这里依旧较深,梅尔维尔号可以靠镇江城墙很近。城墙本身保养得相当好,火控官估计了一下,城楼在6磅舰炮的有效射程之内。

    舰队加速航行,不久就开到了金山,与焦山一样,金山现在也是一座长江中的岛屿。

    金山的寺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