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吏治(第2/4页)  宋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奉为国宝也让王静辉的玻璃作坊自此又多了项抢手货。至此以大相国寺为龙头的大宋寺院开始在辽国大行其道的同时也给大宋传回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情报让大宋的统治者现在对辽国的现状多少还算有个清晰的认识。在传回来的情报中最显眼的便是佛教在辽国兴盛的状况实在是让英宗赵曙他们叹为观止。
    这次王静辉在奏章后面附上的策论其实就是为了解释为什么要对宗教进行限制这助役钱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宗教徒的人数越多其助役钱也就更大而且缴税的人不管是男女老幼都算上最可怕的便是一开这个惯例现在是收一半将来就很难说是收多少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宗教的规模。
    宗教中人也有目光敏锐的智者他们可以从这条信息中闻到朝廷政策中控制宗教的气味自然会极力收敛以避灾祸如果还要继续扩张信徒的话那等待他们的便是赫赫有名的“灭佛运动”的翻版了。
    王静辉所上的免役法也有机的和邮政系统相互结合起来以增强邮政系统的效率和生意来源他回忆了后世一些邮政传统业务并且在奏章上也给写了出来希望统治高层能够灵活运用但对此他心中也没有底在他眼中与其让那些“圣贤”去管理这么庞大的邮政系统。还不如选派一个有能力的商人来管理更为保险些。不过这么大逆不道的话他可不敢在奏章上说出来。
    英宗赵曙和几个重要地官员对王静辉关于实行免役法地奏章仔细研究后。觉得非常实用驸马在奏章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让英宗赵曙他们都有些苦笑地摇摇头:驸马是怕他不在汴都把中间所能够遇到的问题都给解释了一遍。所以才把奏章写得和书一样了。不过王静辉在这道奏折中解释的最详细的便是吏治问题他知道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固然是因为这个倔老头儿性格不适合当此重任但当时大宋腐败地吏治问题也是导致变法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这个时代的官员操守王静辉是领教过的中国人对清官的渴望不亚于久旱逢甘霖十几年前包公的故事便在汴都开封府上演。“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便是王静辉的感觉王安石所遇到的问题在他身上也不见得会遇到。毕竟自己没有什么大权这些官员犯不着为了升官来巴结自己做政绩表演所以免役法由他提出来应该不会想历史上王安石那么糟糕。不过吏治始终是他心中地一个隐忧他非常喜欢西方发达国家中官员一旦贪污或是渎职就肯定会引咎辞职然后便是声名扫地政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现象这明显带有非常浓厚的法家色彩但在中国显然是行不通。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构来制约官员的操守他就是神人也没有办法。
    朱元璋的故事告诉王静辉杀头是远远解决不了吏治问题的断头台上的鲜血远远不能吓退人地欲望。不过王静辉觉得他从蔡京故事中所取得处理贪官的灵感似乎还算比较好用据说那几个贬黜远方的官员日子非常的难过。不仅是政治生命没有了就连自己的生命也死旦夕不保弄得手下那些官员对于他如见猛虎一般。经过他这么一折腾不敢说楚州自此贪官绝迹但那个官员想伸爪子的时候总要前后思量一番。
    在给英宗赵曙地奏章中王静辉重点的说明了吏治的问题不仅陈述了大宋吏治的现状还明确指出了吏治解决不了就是圣人来大宋主持变法也不会有什么好办法因为再好的政策和条例都是由中下级官吏来完成的。
    “吏治不宁国家必衰!”英宗赵曙嘴中默默的念叨王静辉策论上的一句话转身问道旁边站立的韩琦、富弼等官员:“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宰辅韩琦说道:“老臣窃以为驸马奏章中的话语虽有些偏颇但却是苦口良药!”其实韩琦对于王静辉这句评论吏治的话虽然很认同但心中总有些不以为然不过因为王静辉不仅是驸马更是他的义子如果他开头不把话朝好处说得漂亮些后面哪位不开眼的大人多嘴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