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8 拍摄拯救大兵瑞恩(1)(第3/4页)  纽约199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论他在詹姆斯·卡梅隆的大船里客串了一个有几句台词的角色,以及他是如何痛苦,如何依依不舍离开了刚刚新婚的妻子,跑来拍摄电影。
    而包括汤姆汉克斯在内的其他人,则形成了另一个小团队,但由于老好人汤姆汉克斯并不管事,因此这个小团体的领袖是范·迪塞尔。
    戴尔·戴和斯皮尔伯格似乎对这种小团体的出现乐见其成,到了训练后期,戴尔·戴干脆将分组对抗训练的成绩,和“明星们”的生活福利相挂钩。
    赢者多吃多拿,有优先洗澡的权利,输的团队只能在后面捡剩下的。
    白奎因最年轻,底子最好,学习战术动作是最快的,体能更是全团第一,更关键的是戴尔教导的美军沟通手语,白奎因学得最快c最全,私下里可以给小团体的成员补课,使得小团体在竞争中总是获胜。
    白奎因表示,美军的战场手语,比起橄榄球比赛中,教练给四分卫打出的场下暗号,简单太多了。
    等十天的训练完成,两个小团队不仅变得更加团结了,甚至相互之间产生了竞争和隔阂。
    这要不是故意为之才怪呢,但白奎因想不出这么做的原因来。
    军训结束,“奥马哈海滩”登陆战立即开拍。
    这个场景全程使用手持摄影机拍摄,斯皮尔伯格还特意让道具组设计了一个震动电机安装在摄像机上面,震动电机上的控制系统和爆炸点的引爆系统远程连接。
    一旦道具组引爆某处爆炸点,三个机位:跟随汤姆汉克斯的c固定在德军机枪塔后方的,以及拍摄全景的摄影机,就会同时产生震动,就像是被爆炸震撼了一般。
    拍摄时,最多的时候同时动用了1
    000名临时演员,其中大部分是爱尔兰陆军预备役的成员。
    在这些临时演员中,有20到30名是截肢者,配上假肢,来扮演被炸断四肢的士兵。
    到了海滩登陆战场景的拍摄后期,一开始拒绝了斯皮尔伯格的英国国防部,因为舆论压力过大,不得不派出数百名军人前来参与拍摄。
    众所周知,斯皮尔伯格的这部电影拍摄的是二战题材,而且是英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诺曼底登陆,这是英国人转守为攻的开始,而国防部竟然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原因,拒绝了斯皮尔伯格在英国拍摄登陆戏的请求,让剧组去了爱尔兰。
    这个消息先是被小报捅了出来,然后经历了各大报纸口诛笔伐之后,国防部终于提供了支援。
    那家小报的后台好像是维亚康姆集团,那是派拉蒙的母公司,派拉蒙投资了《拯救大兵瑞恩》
    人员的增加,使得拍摄的进度加快了不少,一些场景也可以一气呵成,拍个大远景,大大加快了斯皮尔伯格的拍摄进度。
    终于在连续拍摄18天后,斯皮尔伯格宣布海滩登陆战的场景拍摄完成。
    之后,剧组将前往伦敦郊外的哈特菲德机场,拍摄后续的场景。
    听到拍摄结束的通知之后,白奎因率先跳起来欢呼,终于可以和湿淋淋的衣服以及湿漉漉的帐篷告别了,到了伦敦,至少有酒店住,可以每天洗澡,也不用再泡在海水里了。
    哈特菲德机场是一个旧机场,早已停止使用,但当年的军事设施还在,成为英美两地很多二战或者战争题材的剧组经常使用的拍摄场地。
    哈特菲德机场不但有大型飞机库房也可以用来当做摄影棚,搭建场景,而且还有超过1000英亩的空地和树林,正好可以用来拍摄野外与森林等场景,斯皮尔伯格甚至在空地上搭建了一个破败的法国小镇卡伦坦。
    那里正是影片后一半的战争发生地,八人小队和瑞恩所在的空降兵连队,将在这里阻挡数倍于己方的德军部队。
    那只德军部队有数辆坦克,甚至还有两辆虎式坦克,而美军却缺少武器,重武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