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4、宦官得令出皇城、廷和阴谋算天子(第1/3页)  明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和c刘养在众人欢送之下,赶在皇宫下钥之前,走出紫禁城,前往南熏坊。
    下钥,又称锁钥,古代宫门c城门一到傍晚左右便会上锁,直到第二日才开,若有急事则不在此例。
    是故《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六十六·例律七·兵律一·门禁锁钥》有载:「凡各处城门应闭而误不下锁者杖八十,非时擅开闭者杖一百,京城门各加一等,其有公务急速,非时开闭者不在此限。
    若皇城门应闭而误不下锁者杖一百,发边远充军。非时擅开闭者绞,其有旨开闭者勿论。」
    刘养c孙和肯定不能白天寻找杨廷和,且不谈此事是否需要隐蔽,只论杨廷和白日还需在文渊阁坐镇,根本无暇接见二人。
    更因为皇宫皆是皇帝耳目,若如此肆无忌惮联络杨廷和,不啻于自寻死路。
    相反如果晚上出宫寻找杨廷和,则可以避免诸多问题。
    二人既是太监,又是受众太监所托,前来联通杨廷和,想要出入宫门,并非天大难事。
    至于科c道察觉,或是锦衣卫探子发现,刘养c孙和倒是没有担心,二人本来行事也多有隐秘,加上杨廷和和诸太监也会帮着处理后续问题。
    眼下锦衣卫群龙无首,可谓是一团乱麻,又加上朱厚熜忙政务,一时间根本来不及管理这些事。
    等到朱厚熜想要插手之时,只怕那时已经木已成舟,已然回天乏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深邃的苍穹上闪烁起几星光,一轮皎洁的月桂自汤谷缓缓升起,一座座宅邸院门,高高地悬挂烛灯,散发出的光晕,将四九城逐一点亮,那氤氲的红光和紫霄星辰相互映衬,倒映一幅人间图卷。
    伴随着时间一点点消逝,虽然还未至深夜,但人们却已然肉眼见少,不复白日那般人山人海。
    盖明代宵禁甚严,《大明律·卷第十四·兵律二·夜禁》有录:「凡京城夜禁,一更三点钟声已静,五更三点钟声未动,笞三十,二更c三更c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镇各减一等」
    其意则是若处在京城,大概戌时三刻左右之际,便静止出行,到寅时左右时分,钟声响起之时尚未归家者,挨三十鞭子,亥时三刻c子时c丑时二刻等时间段归家者,皆打五十鞭子,若是京城以外,则罪减一等。
    当然并不可能会如此死板,对于大明总设计师朱院长而言,也绝对不会出现如此死板之事。
    例如生孩子c死人c紧急公文等则不在此利,如若巡夜人诬抓,会给人抵罪。
    但是前提是不得抗捕,如若夜晚与人打架斗殴,不问青红皂白,先杖责一百。要是拘捕过程中,打伤人且至伤残以上者,则会被绞死。
    而且此事还无处申冤!
    不要怀疑明代对于宵禁执行力度,虽然惩治贪污c收缴赋税明朝或许不行,但论及欺压百姓,大家还是极有心得的。
    至于官宦子弟c勋戚子弟如果在此例,恐怕也未见得能够逃脱惩罚。
    京城,向来都是首善之地,不会允许任何虫豸挑战宪法,因为顺天府尹不会为人顶缸。
    官场有句老话,叫做:“三生不幸,知县附廓;三生作恶,附廓省城;恶贯满盈,附廓京城。”
    恰巧,顺天府尹就是附廓京城。
    虽然官居三品,级别甚至高于个别小九卿,但无有疑问,是明朝最苦差事之一。
    但凡有点政治资源之人,都不会选择这个岗位。
    盖京城虽号称首善之地,可是高官多如狗,进士满地走,这对于治理也产生极大障碍。
    是故凡顺天府尹,极少有人做一任,甚至于能够满一年的也是少之又少,但凡能够做完一任,基本上都是长袖善舞之辈。
    本身这个职位就是一个为难人的岗位,只要官居顺天c奉天府尹者,基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