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四章 咨政院主政(第3/4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四条。
    不是学问出问题了,也不是科举出问题了,还是刘昇这个人有问题。
    刘昇可是主动在南衙出仕,非常积极,而且还献了不少钱粮。
    袁彬已经盯上了刘昇,因为刘昇家里世代海贸为生,颇为富足,去的地方和孔府是相同的,倭国石见。
    刘昇学的学问没差,但是那都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东西了,以此延伸了很多,就不是他这个还未出仕的文林郎,能够领悟的了。
    他开口说道:“一曰行制c二曰厘法c三曰确权c四曰量度,以上所举,虽寥寥四纲,窃谓前途之安危存亡,盖系于是也。”
    “我这里有六十四条文,诸位且看后,再议。”
    李贤将早就写好的三份递给了众人,其中有一份是玉娘誊抄的,昨天他写到了深夜,最后一份再誊抄一下,写不动了,玉娘代劳了。
    王骥拿了一份,孙忠拿了一份,谢琏拿了一份。
    军勋c诸王外戚c势要豪右,一方一份。
    李贤站在了朱文圭正中央,等待着他们讨论结束,他看着外面的天日昭昭,叹了口气,这份东西,就是他的命。
    孙忠首先疑惑的说道:“御前咨政院主政,是为何意?”
    李贤没说话,看向了孙继宗,又看向了朱文圭,再看向了诸王,又看向了孙忠。
    孙忠的眼神跟着李贤的目光看了一圈,也领悟了他的意思。
    这诸王外戚里,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只有他孙忠,但是孙忠岁数大了,精力不济。
    其他都是一群酒囊饭袋,没有一个能拿主意的人。
    孙忠颓然的说道:“按你说的来吧。”
    李贤高声说道:“御前咨政院共有二十五人,设文渊阁大学士一人,东阁大学士一人,左都督一人,咨政大夫一人,四人廷推咨政大臣二十一人,共计二十五人。”
    “为此李某不揣鄙陋,尊古之毛遂自荐,任文渊阁大学士正官,推介会昌伯子孙继宗为东阁大学士,李某推举靖远伯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谢琏为咨政大夫。”
    咨政院就是给三方势力找个吵架的地方,在院子里吵翻天都可以,出了院子,既定方针,必须执行。
    王骥摇头说道:“同为文进士出身,吾不如汝远也。李尚书有定国安邦之才也。”
    王骥对于行制一事没什么意见,咨政院一共三方势力,李贤却是文渊阁大学士首辅之位,负责居中调和三方势力的矛盾。
    王骥是这里握刀的那一个,他的表态至关重要。
    李贤松了口气,王骥不蠢,知道这个烂摊子,无论如何也要维持下去,王骥就是坏。
    谢琏摇头说道:“我没啥意见。”
    谢琏代表的势要豪右之家,有钱c有粮,没有兵,也没大义体统,他能咋办?
    出钱出力最多,不想交税纳赋,结果却是要交三份税,他们是受伤最重的那个。
    孙忠看着还在发愣的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这种事不应该是孙继宗第一个站出来,代表外戚c诸王表态吗?
    孙忠重重的咳嗽了一声,示意孙继宗表态,孙继宗还不说话,孙忠又故意咳嗽了两声。
    孙继宗主要是不知道他爹啥意见,这两次咳嗽,他依旧不知道,思考了良久,才开口说道:“我不同意!”
    王骥满是疑惑的问道:“你为何不同意啊,这不挺好的吗?行制总是要有的吧。”
    孙继宗看了一眼他爹,他爹正仰头看着南京奉天殿的房梁,颓然无比,孙忠已经在思考是被活活气死,还是直接挂房梁上比较好。
    孙继宗嘴角抽搐了下,他赶忙说道:“我的意思是我本是外戚勋贵,东阁大学士是文学士,我要做武英殿大学士。”
    孙忠坐直了身子,自己这儿子,总算是有几分急智,这都圆回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