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集权和分权(8/15)(第1/2页)  皇帝萌萌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到这儿,李观棋瞅了一眼杨伯正,见那老头一直在憋气,便知道他肯定不是很赞同这事,笑了笑,故意冲他说道:“浩端,你兼着礼部尚书,又是当今天下的文坛领袖。依朕看,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一定要当做头等大事来做,国子监和各地府学都要进行大力宣传,务必要从根上改变虚华不实的清谈之风,给朝廷多培养些真正的能臣干才。哦,对了,还有那个标点符号,也要趁机多加宣传。”

    杨伯正确实是对李观棋取消科举考试中的诗词歌赋内容有些意见的,毕竟他一辈子都是在和这些打交道,而且按他的理解,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如果让读书人不吟诗、不作赋,那么读书人还叫读书人吗

    但是这些话,杨伯正并没有说来。因为他不光是文坛领袖,也是一个成功的政客。他非常清楚,李观棋这位少年天子眼下最看重的便是改革,而且秦敏中、赵普和林白等重臣明显都是支持皇上的,这个时候,如果自己跟皇上唱对台戏,是很容易失去圣宠的。

    杨伯正世家出身,可是非常明白圣眷对自己的影响的,虽然李观棋也不至于因为自己意见和他不一致便罢了自己的官,但是很多现在自己拥有的特殊待遇,皇上可是一句话便可以收回去的。

    权衡了之后,杨伯正最终决定,绝不因小失大,在皇上大刀阔斧亲自主持的改革新政的节骨眼上,收起所有的不满和意见,先好好表现一番再说。

    所以,李观棋话音刚落,杨伯正便爽快的答应了下来,而且还趁机说了不少支持新政的好话。

    其实讨论进行到现在,李观棋之所以没有听到什么反对的声音。主要还是因为这些方面的改革对于殿中的这些人的利益冲击并不大。在自己的利益仍能得到保障的基础之上,大家都还是乐于给皇上面子的。

    然而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在将这些不咸不淡的话题几乎讨论殆尽的情况下,敏感的话题终于要一个一个的蹦跶出来考验大家的神经了。

    第一个真正牵动大家神经的话题是官制。照例还是由百官之首,文华殿大学士秦敏中先说话:“为了达到名实相符、互相制衡、增加效率。去除冗官与重复设官的目的。皇上决定重新厘定官制,臣与内阁大学士杨伯正、赵普。都察院林白以及吏部曹永利,共同从旁协助。在参照前朝和国朝旧制的基础之上,权衡古今利弊得失。拟定了新的官制。”

    勤政殿中本来非常热烈的气氛,立刻降温。大家都安静了下来,竖着耳朵听秦敏中继续说道:“凡一国之官制,无非是由朝廷与地方组成。而中央朝廷。又可细分为以下部分,内阁为中枢;各部、寺、监为辅枢;御史台为监察;大理寺等为司法。

    如此划分。则朝廷官员烦要职掌,便可以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又别有崇官、散阶、勋、爵等等”

    在场的众人哪一个不明白这些大家也都知道秦敏中这是在垫场。重点儿在后头,所以一个个的继续闷声大发财。

    秦敏中回头看了一眼李观棋,得到了鼓励,便继续朗声说道:“首先是中枢,中枢府设内阁大学士六名,掌全国大小政事,上下封驳之权,外制宣敕,谏诤人君”

    中枢府便是内阁,这是乾伟元年第一次朝会的时候,李观棋便定下来的,大家也都明白,无论是叫中枢府还是叫内阁,其实就是原先的三省,但是原先三个部门管的事情,一个部门全干了。皇上这是在集权,把权力都集中到内阁。

    同时为了防止某一个人手中的权力过大,这中枢府的长官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下子变成了六个。

    无论是集权,还是在集权基础上的分权,这都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对于这一点儿,是没人反对,也没人敢反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