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百十八章 灿烂(第1/4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来到队伍中间,赵顼说道:“郑公,坐上銮驾,与朕好好谈一谈。”

    “陛下,不可,礼法不可废也。”郑朗恭敬地说道。

    赵顼想想也是,况且郑朗修儒学,对礼法十分看重,怎能带头不遵守规矩但迅速郑朗让诸臣包围了,吕诲大嘴巴乱放,看着西方巩县说道:“若陛下不作为,永厚陵后不知有几陵。”

    大家直皱眉头。

    但说得确实也不假,后面只有一陵了,若不变,再过四十年,北宋灭亡开始。

    车驾到了永厚陵,拜祭后赵顼又将郑朗喊到寝室,语良久,除了赵顼之外,还有一个人,高滔滔,还是一个少妇,心态有些不好,昔曰我求你,今天我是皇后了。

    对这个少妇,郑朗有些忌惮。既然好奇地来了,一道上课吧。也许别人忽视高滔滔,郑朗却没有。这可是宋朝史上鼎鼎大名的高太后,能小视吗

    御驾在永厚陵停驻三天,每天郑朗与赵顼语到及三更时分。

    谈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此次出丧,赵顼感受却是很深。赵祯灵柩入陵时,他也过来,一路有很多百姓哭泣。到了自己老子下葬,有百姓在道边看热闹的,笑的闹的哄的有,唯独哭的没有。

    观微知著,父亲为帝时,不但国家出了问题,也没有给恩给百姓。想到这里,心中更加惭愧。

    随后郑朗返回郑州,赵顼尊重地将郑朗送了几百步,才目视郑朗离开。

    接着诏书下,以郑朗为检校太傅吏部尚书昭大学士名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此次授官变得正常,虽宠,不是太傅,那是恶心人的,成了一个检校太傅,虽宠,能受之。但郑朗再次拒之,臣对先帝无功,官爵太厚,不当授之。

    西夏被禁榷了大半年,物价横涨,李谅祚无奈,派使过来谢罪,拿出一些可怜巴巴的财物助宋朝修永厚陵。朝廷终于重新放开榷场与互市岁赐,不过此一时彼一时,随后种种大事发生。

    朝中诸言臣又再次弹劾韩琦,韩琦上第四表辞呈,说道:臣近上表及累具劄子,乞早罢免,归伏私第,旦夕以俟俞旨。昨晚复蒙差降中使宣召,孤诚忧迫,须至重烦圣听。臣今必当去者,盖以二府一纪,愚短尽以罄竭,妨贤之久,自顾难安,而又宿疹所婴,时在假告,职业隳斁,谤议丛起,兹陛下之所稔闻。仁庙、英宗山陵,两尘使领,事讫当罢,故事甚明,此臣所以确然请退而不已也。况陛下前赐面谕,已有开许之意,故臣粗举大概,更不敢详陈极论,喋喋於异宁之下。惟幸圣明哀察,早令补外,使人言顿息,贤隽汇升,病躯少休,得全骸骨,乃陛下示公断而存私恩也。

    与前几辞表不同,这次韩琦终于正式承认因吏才不足居民国库枯竭,吏政败坏,谤议从起。不得己退之,让臣现在退,还能得一个善终,陛下也存了公断,树了私恩于臣。两全其美也。不然下去,不是恩臣,而是害臣。

    看到这份辞呈,赵顼这才动手,连夜将张方平召了进来,将辞呈递给张方平看,说道:“琦志不可夺矣。”

    不管怎么说,韩琦乃是两朝顾命大臣,前面永厚陵刚竣工,后面就罢出朝堂,未免有些不大好。不是朕要罢,乃是韩琦一心想退。掩耳盗铃就是这么来的。

    张方平建议,宜宠以两镇节铖,且虚府以示复用,授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守司徒检校太师兼侍中判相州。要平安过渡吗,就是罢,也要给韩琦足够虚职。

    赵顼额首。

    已到了三更时分,再诏知制诰郑獬,赐双烛归舍入院草制,外廷无有知者。不准回家了,就呆在制院里写诏书。

    这一夜赵顼也没有睡好,又复诏李端愿进宫,天明戒备。

    天亮了,赵顼将各个大臣召入垂拱殿议事,郑獬递上诏书,中使宣诏,罢韩琦相,如张方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