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百十三章 捅(第1/5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顼想不明白,说:“母后,请赐教。”

    “此等丑闻,真假查不出来,若维护大臣,不若不报之,让其自消。若问,真假莫辨,真也未必不是假,假的也未必不是真,终使士大夫名声受损也。”高滔滔绕了几句。

    受郑朗儒学里的辨证法影响,人人都会来上两句绕口令。

    赵顼这回终于明白,徐徐退下。

    这是眼下让郑朗最满意的地方,高滔滔如今权利心并不重,若利用得当,反倒是一个好助手。但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例如庞大的债务,最主要的还是人。如今郑朗学生、朋友以及信徒们,遍及天涯海角,但内部并不是一块铁板,例如司马光与张方平,诸人对曾公亮的愤恨,富弼与王安石之间的意见不合。

    问题多多。

    但他心中多少还有了很多很多的准备,赵顼此刻却象一只晕头转向的苍蝇,不知如何是好。

    赵顼将蒋之奇召来询问,不管怎么说,你手中最少得有一些模棱两可的证据吧。蒋之奇伏地叩首,说道:“此言乃是臣从御史中丞彭思永处得知,初彭思永畏惧欧阳修权势,不敢言,臣听闻国家财政困乏,此乃中书有失也,于是将此事写下,奏稿亦示之彭中丞,然后言国家事,彭中丞额首同意。臣非是欲窜欧阳修,乃是为国家计也。”

    赵顼没有作声,派人将彭思永召来对质。

    欧阳修有没有这回事,其实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放出一个信号,看大臣们的反应。

    彭思永带到永和殿,看了看蒋之奇,心中比较高兴,至少让皇上慎重了,未必马上就能让欧阳修倒台,但这已经与前皇上不同。徐徐答道:“陛下,此乃帷幕之私,不宜让外人所知,以免讥笑朝廷。”

    赵顼额首,说得不错,公公扒灰本来就不好,并且儿子活着的时候扒灰更不好,传出去,是欧阳修笑话,也是宋朝朝廷的笑柄。

    彭思永又说道:“既陛下召臣,臣以为欧阳修首建濮仪,违典礼以犯众怒,仅凭此不宜在政斧,否则国家危矣。以阴讼治大臣诚难,然修首议濮园事犯众怒。”

    赵顼目无表情,实际心中大快,道:“这样吧,你们将所奏付于枢密院审议。”

    中书是不能过问了,只能让西府过问。

    但西府能同意吗别要忘记还有一个文彦博,可这个不要紧,正好,可以清楚地让赵顼看到大臣们的动向。

    西府受到两份奏书,沉默不言。

    在这件事上,文彦博还是一惯的态度,不赞成,不反对。

    欧阳修很快知道了,气得要吐血,上奏自辨道:“之奇诬蔑臣者,乃是禽兽不为之丑行,天地不容之大恶,臣若有之,是犯天下之大恶,无之是负天下之大冤,若犯大恶而不诛,若负至冤而不雪,则上累圣政,其体不细。乞选公正大臣,为臣辨理,再诘问之奇所言臣闺门内事,自所得,因何流传出去据其所指,便可推寻,尽理根穷,必见虚实。”

    其实说了也等于没说。

    就是查到薛良孺身上,薛良孺又上哪儿来弄具体的证据

    主要是前面一句,禽兽不为之丑行,天地不容之大恶,等于是发下恶誓。

    是真是假,又是一个谜面,郑朗也未必是认为是真的,有可能欧阳修马虎,与吴春燕做得有些暧昧,倒是他那件案十之乃是真实的,一有诗词可以隐晦地证明,二是当时欧阳修正值中年,身体健全,宋朝人又有萝莉控的陋习,发生了什么,合乎情理。

    到眼下,并没有多少大臣参与进来。

    不仅是扒灰案,有,无关紧要,无,无关紧要。扒灰案是小事,而是朝廷对欧阳修的态度。

    全部在观望。

    朝中有许多人对韩琦欧阳修反感,不过司马光在主持省试考,不能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