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百八十三章 帅才(第1/5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祯与群臣等到傍晚,正准备散朝,郑朗急奏送到京城。

    大捷啊,群臣欢喜似狂,这一战打得有多辛苦,不仅在前线,实际牺牲的将士并不多,刘平不到一万人,任福一万几千人,其他的零碎有一万几千人牺牲。

    对于一个人口近亿,一百多万军队的国度来说,这点牺牲是在可以忍受范围之内。

    苦是的后方,郑朗说萧何之功,那是让功,夸大,但为了筹备西北物资粮饷,几乎所有大臣绞尽脑汁。

    然而没有一点儿亮色,让人如何不灰心丧气

    奏折里还说了山遇的事,但字里行间也看出郑朗用意,前事已往,当为后鉴。郑朗奏折里的八个字。前事过去就算啦,但后面要引以为警戒。商榷是利器,也不能再一昧苟且偷安求和。若不是上下都抱着这种心态,郭劝又怎么做下这种呆得不再呆的艹蛋事

    郑朗还是感到很可惜的,说山遇的冤枉,对我朝赤胆忠心,韩周枷押千里,一路呼号,愁云惨结,其冤令天地阴晦。

    赵祯读到此,不能言。

    郑朗说得很公平,郭劝李渭是罪盔祸首,自己与诸相心态也不好,否则不会发生这种事。于是下诏追封山遇惟亮为褒国公,宋朝制度封死不封活。死人可以封王,但活人想封却是很难。

    一家都死了,封什么国公也没有作用。

    不过郑朗提及此事,使赵祯又想到一个人,韩周。怎么两次事件中,皆有这个人物出现什么来历,这小子。不管了,下诏将韩周贬放到琼州,不但下了岭南,还下了海南。

    郑朗主要说的是商榷与苟和,这可以慢慢来,打到现在,花了那么大人力物力,却被一个小小的西夏玩得滴溜溜的转,终于听到大捷的消息,赵祯又下诏:“传诏天下。”

    让老百姓也听听,咱们宋朝打了胜仗。最后问:“诸卿,西夏太子如何安排”

    还是没有人答话。

    赵祯无奈,看着晏殊。你是西府的大佬,西府主管军务,你得发一下话。

    晏殊很苦逼,让他对着月亮,坐在水榭凉台上,看着小花,喝着小酒,吟几首悠雅散淡隽永的小令,天下无几人能及。但军事方面,晏殊懂什么问他,还不如问葛怀敏。正因为不懂,所以一个个以为葛怀敏是宋朝的战神,第二个曹玮。

    扫了一下诸人,迟疑地说:“要么等郑朗这一战结束,看战果如何再议”

    赵祯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于是准议。

    只过了两天,郑朗第一封奏折终于慢悠悠地来到京城。

    这份奏折说了军事安排,来龙去脉。

    原来自从听到斥候禀报说有可能元昊会侵犯府麟路,泾原路诸臣就开始在商议此战。

    几位宰相看了奏折的曰期很无语,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用慢奏入京难道是故意的但郑朗能用急奏么,一是会影响府麟路战役,二让这些宰相商议,还不知道等到那一天自己才能得到回话,说不定吵吵闹闹,自己未等到结果,情报却送到元昊的案头。

    再说,不是有一个内侍李征元在自己身侧。

    这是郑朗主动给自己找挡箭牌。至于太监,现在四路的几个大佬,无论庞籍,或者是范仲淹、韩琦与郑朗,谁个将太监放在眼中。就是有王侁那样的人物来到缘边四路,也会活活让这四个人虐死。

    但也知道前面奏折上为什么郑朗说捉住太子是意外,计划做了更动由来。

    看到这里,几位大佬皆是啼笑皆非。

    往下看去,脸色都变了。

    说了市易的事,不但说市易的种种弊益,还说了桑弘羊的均输法,不要将它当成老虎,那是汉武帝见到国家财政困乏,暂时使用的救急敛财之法。是救急之策,实际这次改革为什么史上不说它是变法与革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