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二章 拉手(第1/4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杭州怎么办”赵祯问道。

    此时消息不明,元昊能在一天之内连破金明三十六寨,刘平全军覆没,用最快的急报从延州到京城也需要两三天时间,天知道这两三天内会发生什么事

    郑朗已经表现出足够的神奇,是宋朝将来最重要的板图之一,对自己对国家赤胆忠心,这样的臣子,赵祯心中还是不舍他冒任何危险。

    可是郑朗去意已决,道:“臣前去延州有两件事,一是不知道前方的究竟情况,在京城,或者在杭州,仅是空想,我们都没有太祖的本领,在这里空想很多时候是纸上谈兵。臣要亲自去看一看。”

    很多大臣低下头去。

    一句中的,恰恰这些大佬们大多数是在空想空谈。

    郑朗夸了赵匡胤,很神奇的一个人,他做了皇帝后,不能亲自率军作战,于是坐在京师指挥,大军未发,就吩咐了你怎么怎么打,几乎没有一次出现失误。

    但赵匡胤是天纵奇才,又在行伍多年,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是这些在温床上长大的大臣们所能相比的

    后来宋太宗学习,宋真宗学习,全部画虎不成反类犬,最臭的一次就是宋真宗摆的那个大阵。

    实际许多道理是相通相连的,比如郑朗所到一州,未决策之前,要仔细察看,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赵祯苦笑一下。

    他是一个讲道理的皇帝,对赵匡胤一脉后人十分优待,宋真宗也是如此,不过赵祯做得更彻底,甚至默许民间有烛光斧影的流言。

    他没有否认宋太祖,郑朗这句话也不是嘲笑他的父亲,真正的意思是外行人不要对前线战事指手画脚。

    郑朗继续说道:“其次臣察看西北战败的真正原因。但臣不会呆太久,查完看完后,臣立即回京,虽耽搁一些时曰,臣已经写信给了李颜通判,做了一些安排。从延州返回后,骑马下杭州,时间来得及。”

    赵祯没有作声。

    一阵风吹来,忽然赵祯眼中有了一层雾气。

    郑朗去延州查问真相,能力不用怀疑,但有危险,而且又是这么赶,连张士逊都不能作声。

    过了好一会儿,赵祯说道:“准。”

    “陛下,臣还有一谏,如果三川口之战,刘平不是投降,而是象康保裔那样,请允许臣代陛下哭祭。”

    赵祯扶着龙椅的手猛地颤抖起来,不是郑朗要求过份,是他想到另一件可怕的事。又是沉默一会,赵祯问:“会有几分可能”

    “真相未揭晓之前,臣不敢说,但臣相信前方将士对陛下对国家的忠心。”

    “宋庠,替朕拟旨,着郑朗知延鄜路安抚刑狱使专掌军务与刑狱,是临时差职,郑朗回京后,此职职权自动消除,将此次贻误国事者押捕京城,若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不管春天了,只要反抗的,一律杀

    不是针对范雍来的,而是针对黄德和以及一干勾结的文官武将。因为赵祯想到一个可怕的真相,谎报军情,还是二十多年来最重大战役的军情,如果坐视不问,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当然,也是赵祯气愤、激愤情绪状况下,下的诏书。

    宋庠皱眉,可此时他也有失职,不敢作声,迅速将诏书拟好,交到郑朗手中。

    赵祯又看了一眼下面黑压压的臣子,无力的说道:“散吧,散吧。”

    语气中充满了无力与失望。

    此时他还不明白的,他的敌人不是满朝大臣无能,也不是赵匡胤,而是他的那个化学大师爷爷赵匡义。

    江杏儿与四儿哭得象泪人一样。

    昨天回来郑朗安抚了很久,其实他心中也没有十万十的把握。

    范雍在延州说西夏有多条道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