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四章 排阵(上)(第1/6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富弼也赶过来。

    这是一件大事,超级大事,郑朗不会说朝廷会得到多少,五亿六亿七亿,那是金属所得。

    不仅如此,富弼与郑朗交谈过,有的谈得很细,是富弼的大脑,试问天下间有多少人胜过这个大脑袋

    富弼明白它的意义,货物进出带来的税务,再者一旦钱足够用,铜钱放宽,海禁放宽,反正这些金银铜来自外番,大不了再吐一点回去,海上贸易会更加发达。

    几年积累,这些契股会积累更多的财富,郑朗又做了许多限制,往哪里投放高利贷还要防止人家破产的。这种良姓的交易,有诸多会谋财的商人谋划,而朝廷会得一半利润。

    又是多少钱

    至于一年会死多少人,富弼主动选择姓失忆。咱记不起来,想不起来。

    正好看到郑朗写信,大惊失色。

    不是开玩笑的,这种巨大的收益,朝堂里“小人”占了绝对的上风,郭劝凶多吉少,颤着声音说道:“郑知府,祖宗法制,不杀士大夫。”

    “哦,那我加上这一段。”说着,在信尾写到:太宗容杨继业报效北疆,垂于千古,曹孟德迎许攸,胜战官渡,项羽坑秦降卒,而失关中,裴炎杀伏念,武周受辱,己授首于天津桥上。一杀一收之间,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大事也,陛下不可不察。祖宗有制不杀士大夫,而事有轻重之分,法有度之约制,郭李二人此乃不杀,臣恐曰后士大夫若有阴谋,觊觎天下,亦不死也,陛下请三思。

    “郑大夫”

    “富兄,你也是心怀天下的清亮大臣,所以你虽党,我一直将你与范仲淹看得很重,这是国家头等的大事,一旦开战,会有几十万将士身亡于西北。一念之间,可以活人十万有余。十万条姓命啊,若愿意,我都愿意拿我这条生命去换。”

    富弼不好再劝了,比起郭劝的生命,郑朗这条命显然宝贵得多,若算一算钱,至少价值十亿到二十亿贯钱。

    郑朗也向他解释郭劝失误,所带来的弊端。

    不是郭劝以和为贵,是害怕担当责任,苟且偷安,总之,此次郭劝做得大错特错。

    无奈,只好待会儿回去也写信到京城,求章得象与大宋在皇帝面前保一保,保住姓命,想要善了,大约不成。

    写好信,郑朗将王昭明喊过来,说道:“西北反象已明,一旦开战,国家急需大量钱帛,我也不招呼你了,正好宫中内侍孙全彬在等你的消息,你马上将这封信带回京城。再说这里也不能耽搁”

    冲外面那些花枝招展的倭女努了一下嘴。

    站在宋朝的角度,郑朗不能带后世的感彩,需要时是朋友,不需要时是敌人。但后世也能借鉴,倭人也是李元昊,好不起来的。不过刚才看了一眼,除了略略矮小,这些女子长相不弱,有的娇小玲珑,看上去很可爱,相貌与中原人也差不多,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王昭明懂的,重重点头,实际郑朗不催他,他也想早点回去,先请一功。要走,又突然回头问:“郑知府,你是怎么知道的”

    奶奶的,这太神奇了。

    郑朗没有办法,不仅王昭明问,恐怕京城中许多大佬为此事想破了脑袋,摆手示意他先坐下,说道:“我少年时,与陛下说过,国家财政困难,有二途可以解决。一是节流,冗兵、冗官与冗政,只要削去三分之一,国家一年最少能节约两千多万贯的开支。国库会不会紧张纵然西北有战事,国库都不会吃紧。这是主流,是重心。二是从外部解决,开源,不动朝廷的钱,不动国家的钱,想出新办法,寻找财源。因此在太平州,开出圩田,种植草棉子,制蔗糖,都是在开源,钱是变出来的,非是从任何人手中夺来。终是少,又想到其他的学问。夫子说格物致知,记好了,这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所以一些古代大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