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六章 白蛇传(下)(第1/6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郑朗转了一圈后,又来到西湖西侧狮峰山脚下的寿圣寺。

    寺中方丈热情的迎出来。

    郑朗合了一什,道:“大师,唠忧则个。”

    “不敢,郑施主,请进。”

    进了寺中,郑朗道:“我刻意是想讨贵寺的茶水一杯。”

    “郑施主果然是一个雅人,”大和尚懂的,笑咪咪道。

    此时没有龙井茶这一名词,杭州茶叶很贱,普通的茶市价一斤只有三十文钱,建州则有五六百文钱,是它的二十倍。但有一些名种,比如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的白云茶与葛岭宝云山的宝云茶,皆列为贡品。

    但它们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在狮峰侧面悬崖上几十株老茶树,属于寿圣寺的私产,除一些贵客与寺里的大和尚外,其他人根本就喝不到。

    大和尚取来一个小茶团,开始沏茶,动作很优雅,一边问道:“郑施主,从何闻知”

    “有便会早迟有人闻,无早迟人不闻。”郑朗打了一个禅语。

    “也是,”大和尚见他不答,也不追问,继续笑笑煮茶。

    其实不但寿圣寺的茶,其他几处名茶,郑朗也都知道,原因简单,龙井茶也。后世鼎鼎大名的大龙井茶,非是在龙井边上的茶树,最好的是在狮峰,也就是悬崖上那十几株老茶树,什么味道,非是他前世一个小宅敢梦想喝到。

    其次是龙井边一些茶树,产量也很可怜。这是龙井的一狮二龙,再次云栖,四虎的虎跑,五梅的梅家坞。虽产自五地,总产量也不大,其他地方生产的龙井茶是不是还能称为龙井,很让人可疑了,可大多数人所买的龙井恰恰是这一狮二龙三云四虎五梅之外的龙井。虽喝着,不要当真,那不叫龙井茶,而叫杭州茶,甚至连杭州茶都不是。

    一会儿香气溢出来。

    也有区别,宋茶分为两种,一是挑选好茶叶的蒸后压成团与片,二是散茶,散茶有经过简单加工过的,比如略略发酵,或者晒干,还有炒青。

    并且炒青技术渐渐成熟,可对此宋人不喜欢。

    不是会了炒茶,到宋朝会赚大钱,根本不可能。

    宋人对炒青那种浓香不大喜欢,而茶饼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细微发酵,使茶味更浓郁馥内敛,这种味道才是宋人所爱。包括郑朗也渐渐淡忘后世炒青的清香,爱上这种茶饼的味道。

    茶水煮好,大和尚给郑朗与他四个学生,还有两个随从斟了一杯,很小的杯子,可大和尚动作非常小心,省怕溢出来。来之太不易了,仅是于悬壁上摘这数斤茶叶,就担负着很大的危险。

    “谢过大师。”郑朗又合一什,呷了一小口,然后细细的品味。

    一股淡香甘甜慢慢地从喉咙间涌出,象小股甘泉在轻轻的滋润。叹息道:“好茶。”

    又呷了一口道:“我都不敢喝了。”

    “为何”

    “我是怕喝了此茶后,以后对他茶味同嚼蜡是人,果然不能太放纵自己”然后遥想,后来蔡襄去福建后,献了小龙茶饼给宋仁宗,每斤制十饼,一斤市价两两黄金。休说贵,有这个钱,无这个市。即便放在皇宫之中,宫内太监也饰以金丝缀于其上。仅是大郊祭之时,赐少量于东西两府,四人分其一饼。

    喜欢浓茶的,一斤的四十分之一,一杯茶就煮完了。

    也不是喝的,这几个大佬得后,放于家中,贵客到来,将其拿出来,供贵客赏看。它不是茶,是绝世工艺品美术品

    后来还有更好的密云龙与翔云龙,不知价几何。

    但不知道那种小龙团与这种狮茶,抛去压团的工艺不谈,那种味道更好一点。

    三口喝完,合什离开,绝不拖泥带水。

    小沙弥看着他们的背影,对方丈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