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动(第1/7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祯前思后想,调回京城不成,况且太平州那一摊子,眼下也没有其他大臣能挑得起。

    想到这里,得意地笑起来。

    两人友情是有的,但郑朗不会说出这种友情,你与皇帝交什么朋友赵祯不会这样想,只认为郑朗对自己很忠心,是自己心腹臣子。

    不是范仲淹,人虽不错,但太倔强,喜欢胡来,都开始结党。吕夷简也似乎有些不大放心。

    唯独郑朗年龄小,让他感到很遗憾。

    不能诏回京城加官,只好再次官复原职,将一百二十几顷的景春圩授给郑朗做封田。

    后来的数圩,还是用景祐年号做圩名,然后到了景泰圩,景和圩,景安圩,景仁圩,景正圩,景春圩,景丰圩,景阳圩,景佳圩,景忠圩,景纯圩与之相对的是一堆祐。

    大臣不能作声,难道不准郑朗用年号起名字没这个理。

    景春圩正是今年新圈的一个小圩,但在小圩当中算是规模比较大的。

    多少耕地不知,勘探的结果出来,奏折上写着大约一百二十顷左右。

    经郑朗一变,付出仅是两年的税务,那个二十五万缗钱物不算,没有太平州,安顿这些流民也不止二十五万缗钱物,就是养肿瘤养到厢兵中,在编于厢兵之前,最少也得花费这么多钱物。

    生生变出一个若大的城市,七千多顷肥沃的圩田,仅赏赐一百二十顷,真的不算过份。

    诏书下达后,但招来郑朗一顿狠抽。

    不但不受,反而写了一份奏折递上京城,责问赵祯。

    抗拒中书令书,是我自有苦衷,如今真相大白,陛下与诸相公应当明白。这是我还厚着脸皮继续留在太平州担任太守的原因。可是作为属下,与中书诸相对抗,本来就是犯下严重错误的。陛下贬臣官职不算为过。臣做了这些,虽略有小功,只能说是将功折罪。何敢再受陛下恩惠往事才去不远,陛下两次欲复臣官职,置中书诸相何地

    也非臣一人功劳,上有诸位官吏同心协力,曰夜艹劳,下有百姓不分四季,辛勤劳动,才换来如今一点成果。陛下仅授臣一人之恩,臣有何脸面当之陛下又欲臣于何地

    臣为陛下臣子,自当安邦治民,是臣的本职。而今略有功,动辄封赏一万多亩良田,那么陛下以后打算封臣良田五十万亩乎试问朝廷有多少耕地象这样封赏下去

    开圩之初,我说过此乃私田,非乃官田,几百亩的田地都有定数,怎么能以私田授予官户

    后面一条,有些复杂,除私田外,还有营田、官庄、屯田、学田、弓箭手田、马监牧地,后来还有蔡京等人主办的西城所,这些田有的完全属于朝廷土地,有的属于半朝廷土地,交给农民耕种,正常交纳税务,但朝廷可以随时收回来。它们主要来源是开国之初的无主之地,有的是户绝田,没有继承人的田,抛荒田,因灾害逃亡的无主之地,涂田,包括江洲海涂等地,国家籍没的田地,边军开耕出来的田地,蛮荒之地开发出来的新田。

    还有一种是专门授于官员的职封田,河北路最多,一共三十多万亩,利州路与岭南两广路、夔州路、梓州路、福建路等偏远地区很少,四万多亩,或者五万多亩,全国有两百三十多万亩。但官员仍然不满足,相互争吵。有的直接在外面兼并,北宋前期几位皇帝不算太昏庸,做得不过份。到宋徽宗宋高宗时,有的贪官污吏往往一占就是几个县甚至几个州的耕地。

    这也导致一个恶劣的后果,明朝朱元璋上台后,只杀,不存在高薪养廉,宋朝那样都没有养好官,况且明朝脆弱的经济,于是几千几万的贪官杀。只要金钱好,还有后来人,杀了王贪贪,还有李贪贪,杀了李贪贪,还有张贪贪。也没有杀好。

    无解

    宋代大规模开圩史要迟好几十年才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