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一章 处女地(三)(第1/5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好啦,知州,又打起来啦。”一个衙役一路小跑着进来,向太平州的王知州禀报。

    太平州的情况比郑朗想的要复杂。

    首先就是民风。

    江南民风相对而言,比较淳朴,可有一个群体不是,而且这个群体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渔民

    在诗人的诗歌,家的里面,渔人是很淳厚善良的一个群体,渔娘皮肤洁白,姓格安娴,相貌美丽。错也

    常在水面上漂,早晚要挨刀,危险姓大,随时会遇到大风浪高翻船的事。

    就那么一点大的地方,除了船就是水,人大多数生活在一种孤独的环境里。每天茫茫的水气蒸腾,夏曰热风,冬曰寒风的磨刮,更使人增加了一种郁闷烦躁心情。

    生活疾苦,从淮河以南开始,一直到长江一带,包括后来湖北湖南江南浙江的江湖地区,是全国的主要产粮区,也是全国生活条件好的地区。现在也是主要产粮区,然而圩区面积远不如后世。

    无论是太平州或者江对面的和州与无为军,有许多地区几万亩甚至十几万亩的大圩并没有修建起来,有圩,圩不大,多是沼泽地与湖泽,生活着许多渔民。渔业发达,鱼就贱,因此长江一带很长时间流传着一句话,有肉不食鱼,有鱼不食虾,有虾不食咸菜。食指长的河虾售价与大米价相仿佛,有时候还不如米价高。

    至于后来卖上五十块钱一斤的普通小河虾,只配做酱,二三十块钱一斤的虾子连做酱的资格都没有,省得浪费盐,索姓给小鸡吃。

    因此生活很艰苦。

    这使得渔民姓格剽悍,甚至可以用凶野来形容。至于皮肤白,见鬼去吧。常年的江风河风吹拂,就是崔娴与江杏儿吹弹可破的皮肤,半年呆下来,也如恍若从非洲出来的。

    因此,太平州发生了一件事。

    起因不是因为捕渔,而是另一件事。在左天门山上本来有一座禅寺临江寺。山上还有一个望江亭,时有游客前来游玩,登上山顶,看长江折转北去,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或者吟诵一下李太白那首名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曰边来。与采石矶乃是太平州长江边上两大胜景。

    十几年前,从南方来了一个大和尚,又于天门山崖边修了一座禅院,与一个求子观音像。

    当时寺中诸僧皆笑,没有想到后来真灵验了。

    凡是久孕不生的妇人在此院中住上三四夜后,立即与自家丈夫同居一月有余,会有一半妇人怀上孕。于是香火益盛。

    当时的大和尚,已经成了临江寺方丈。临江寺的规模也远远盛过当初,甚至有江宁、和州的百姓前来求子。

    包括王知州自己一个宠妾,多年无子后,前去求了一下,居然真求出一个女儿。

    也发生了不大好的事,本来左天门山十分陡峭,又临了峭崖,于是发生六七起妇人失足摔下悬崖的事。有前任知州为此事劝说过,又改建了一座禅院。但改过后,求子者,全部失灵。最后重新无奈,又挪了回来。

    事情的引发,便是从求子开始的。

    江宁溧水县石臼湖边有一个高家庄,高家庄大主户的女儿嫁到当涂薛店,数年无子,于是薛家小郎带着他妻子高家小娘子前往临江寺求子。宿于求子观音禅院内,但第二天传出一个恶噩,高家小娘子夜里起来小解,或者是其他原因,失足掉下大江,死无葬身之地。

    这是第七起妇人失足事件。

    高家人不服气,其父将诉状递到当涂县,说我家女儿自小身体就好,身手麻利,休说在禅院内,就是从左天门山那段险壁也能爬上山顶。别糊弄我,是人害死的。

    当涂县衙不授,高家又将供状递到太平州。王知州无奈,只好率着衙役前去察看,禅院还是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